大社降编影响万人生计 经济部:高科技材料恐断链

高雄市副市长四川表示大社工业区降编是依循中央决议。(图/记者洪正达摄)

记者李瑞瑾综合报导

高雄市政府都市计划委员会在3月22日决议,将大社工业区降编为乙种工业区,目前属特种工业区的大社工业区年产值约900亿元、约有2700人就业,但降编之后将可能造成工业区内的石化品制造厂商生产停顿,影响上万人生计,石化业劳工面临降编导致关厂失业,昨(28)日发动万人游行,高喊「要甲种、护劳权!顾环保、拚经济」。

大社石化工业区是在1973年,依据经济部奖励投资条例》编定开发的石油化学工业区,为国家级重要石化基地,大社工业区降编自救会会长刘保进认为,「降编乙种,等于要石化厂商关厂」,该工业区年产值900亿元,约2700就业人口,受冲击家户人数达一万人之多,估计将影响上万人生计,因此号召万人走上街头,呼吁政府三思

经济部表示,目前大社工业区内厂商,大部分为从事合成橡胶聚丙烯丙烯腈等制造,若直接降为乙种工业区,就仅有塑胶射出产品行业能生存;区内包括合成橡胶、聚丙烯、丙烯腈等厂都将面临关闭,不仅冲击既有工厂营运,也会使国内高科技材料供应炼断裂,更直接影响高雄经济发展民众就业机会。经济部也曾发文建议高市核定计划开发目的,将大社工业区变更为甲种工业区,但市府仍降编为乙种。

高雄市副市长李四川表示,市府是依据中央决议行事,经济部在1993年曾承诺大社工业区要配合中油炼厂迁厂,在20年内一并完成迁厂,内政部委会也在87年决议107年前大社工业区降编为「乙工」,市府是据此执行,再送到内政部审议。

刘保进表示,市府的审议案一但在内政部通过后,工业区内12家厂商中将有11家面临关厂命运,厂内劳工也将面临失业危机。因此自救会要求政府应做好配套,先将大社工业区降至甲种,让厂商可继续生产化学品,等到市府成立石化专区、厂商拆迁完之后再降编至乙种,既保障经济发展和劳工生计,也符合政府对居民的环保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