歹戏拒下档 因人设事重伤司法

图为2016年时,前总统陈水扁女婿赵建铭头戴知名车厂鸭舌帽,面无表情、不发一语到庭。(本报资料照片

一场权贵的豪华餐宴引发内线交易案,时任总统的陈水扁遭爆料,女婿及亲家炒股赚钱,这起瞩目案件,却因终审法官坚持自己的见解,导致案件5度发回,至今15年,无法让权贵犯罪受到应有的惩罚司法形象大受损伤。

当年检调约谈扁亲家赵玉柱夫妇,并拘提赵建铭到案,赵遭收押禁见检方侦结起诉后,一审引用「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将赵重判6年,但案件进入二审的上诉阶段,不断因法官见解不一,遭最高法院撤销后,在二审及三审间来回,引来法界批判,更让人觉得是否权贵有特权

事实上,本案15年诉讼期间,并非有罪或无罪的问题,而是法官对内线交易罪获取财产利益的计算标准,应采已售出部分实际所得法,或是消息公开后收盘平均价格「拟制所得法」等有歧见,让案件无法定谳。

承审台开案的最高法院刑事庭,坚持自己法律见解,将案件撤销发回后,下级审采用不同的犯罪所得计算法,上诉后该合议庭又撤销,但该庭的裁判见解又是少数说,让人质疑是否另有「特殊考量」,也让司法公信力受质疑。

以往终审法院最让人诟病之处,是各庭裁判见解不一,官司只能「看运气」,为提升司法公信力,蔡英文总统推动司改,打造大法庭制度,各庭有不同见解,需提案大法庭,统一见解再做个案裁判。

去年至今已有21件提案刑事大法庭案件,已产生拘束各庭效果,并供下级审作法律见解参考,让司法不会初一、十五不一样。台开案的结果大家都在看,法官勿再各吹各的调,否则人民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