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症候群警讯在胰脏 盛行率达3成 慢性病风险倍增

现代人越来越有健康意识,深知内脏脂肪会产生许多健康问题。( 示意图/ Shutterstock )

随着现代人越来越有健康意识,深知内脏脂肪会产生许多健康问题,因此特别注意「脂肪肝」,但「脂肪胰」也是不能轻忽的一块,联安诊所超音波室主任杨建华表示,脂肪胰是近几年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与代谢症候群有高度相关性,民众一旦有脂肪胰未来产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随之上升。

●脂肪胰威胁不亚于脂肪肝 盛行率恐高达3成

杨建华说明,当人体摄取过多热量时,会将多余脂肪储存起来,照理应堆积在脂肪细胞中,但脂肪若跑到细胞以外的地方,堆积在脏器时就会称作「异位脂肪」。而肝脏是内脏器官中相对大的「仓库」,所以是常见堆积最多之处,但同样脂肪堆积的形态也会出现在胰脏。

杨建华指出,随着超音波仪器进步,脂肪胰被发现的机会提高,也因此近7、8年来,医界开始关注脂肪胰的健康议题。台大健检中心研究数据就显示,脂肪胰在健检人口盛行率约16%,但因健检民众多数为较注重健康或年轻族群居多,因此推估脂肪胰真正盛行率可能高达30%,和脂肪肝比例相当。

●9成脂肪胰者也有脂肪肝 恐是代谢症候群的警讯

内脏脂肪可怕之处,就是不会立即产生明显症状,却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影响着身体,杨建华引用数据说,70%脂肪肝患者同时有脂肪胰,而脂肪胰患者高达97%都有脂肪肝,当出现脂肪胰后,就要小心「代谢症候群」。

针对代谢症候群定义,杨建华解释,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血糖、血脂、血压,5项当中有3项异常就算是代谢症候群,患者将面临极高的心血管及糖尿病风险。因此,脂肪胰其实可能是比这些数值更早出现的一个表征,提醒民众还是需留意。关于代谢症候群定义如下:

1.腰围:男性≧90cm,女性≧80cm。

2.血压:收缩压≧130mm或舒张压≧85mm,或是正在服用降高血压药物。

3.空腹血糖:空腹血糖值≧100mg/dL,或是正在服用治疗糖尿病药物。

4.空腹三酸甘油酯:三酸甘油酯≧150mg/L,或是正在服用降三酸甘油酯药物。

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40mg/dL,女性<50mg/dL。

杨建华坦言,已有诸多研究证实,脂肪胰与许多慢性疾病都有正相关,诸如糖尿病、脂肪肝、胰脏发炎等,且脂肪胰好发在年长者,当随着年纪增加,脂肪的浸润更加明显,尤其是在男性身上特别容易观察到。

●脂肪胰增慢性病风险 5成患者患糖尿病

杨建华提到,当胰脏的脂肪堆积超过 5% 以上,会让胰脏细胞开始受损,而越多的脂肪浸润后会伤害胰岛β细胞,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且当脂肪堆积越来越多,胰岛素敏感度每况愈下,糖尿病的风险也越高。

杨建华表示,有研究发现,50%有脂肪胰的人会有糖尿病,60至70%糖尿病患者都有脂肪胰现象。提醒民众若健检发自身有脂肪胰,需多留意是否可能已经有「早期糖尿病」。另外,肥胖者是脂肪胰最主要的高风险族群,因此建议透过减重来预防疾病问题。

●避免脂肪胰找上门 饮食控制为预防关键

关于民众该如何消除内脏脂肪,避免脂肪胰生成?杨建华直言,最重要的是饮食控制,且比运动更有效。民众可减少精致糖、精致淀粉摄取,多吃原型食物。此外,应注意果糖的摄取,因为果糖只能在肝脏分解代谢,常常储存在内脏中。

杨建华指出,本身有糖尿病史、三酸甘油脂、代谢症候群问题者亦是脂肪胰高风险族群,建议定期照腹部超音波,但由于受限脏器位置,超音波侦测恐较不全面,若能做到核磁共振、内视镜超音波、电脑断层扫描则可以做到更准确的检查。

最后,杨建华强调,一旦民众发现自身有脂肪胰的可能,建议每3至6个月就要追踪血糖、血压、血脂变化,及早控制代谢症候群相关指标,减少三酸甘油脂的堆积,就能好好保护胰脏健康。

文章来源:本文由《NOW健康》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