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同念6个博士!AIT晒N95之父蔡秉燚学霸史 为防疫日拚18小时

记者黄翊婷综合报导

有「N95之父」封号台裔美国科学家蔡秉燚,1981年间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攻读材料科学博士班时,所修的学分相当于念完6个博士学位。美国在台协会(AIT)6日在脸书PO文分享蔡秉燚超狂的学霸史,连带掀起网友热烈讨论,并刷出一整排「比赞」的表情符号

▲蔡秉燚。(图/翻摄自美国田纳西大学网页

美国在台协会在PO文中分享蔡秉燚的美国留学经验,来自台湾的蔡秉燚(Peter Tsai)1981年前往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主要攻读材料科学博士班,期间修了超过500多个学分的课程,相当于念了6个博士学位,完成学业之后前往田纳西大学任教,并发明N95口罩;虽然他已经在2018年间退休,但最近为了新冠肺炎疫情复出,每日工作长达18小时,目的就是要找出「如何消毒和重复使用N95口罩」的方法避免浪费医疗资源。

网友们看完PO文,纷纷大赞蔡秉燚无私的付出,甚至在留言区留下一整排比赞的表情符号。其实,这位68岁的科学家出身台中清水农家,平时得帮忙种田,几乎无暇念书,当时正逢台湾纺织全盛期,他想学一技之长,于是选读台北工专(现为台北科技大学)纤维工程科化纤组。

蔡秉燚1975年自台北工专毕业,先到纺织工业研究中心(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前身),为工业局做全国纺织业的品质管制计划,再到染整厂工作,专利技转高达80项,包括口罩、手术衣在内,造福超过10亿人的卫生健康。

「当时台湾的机械、技术都来自欧美日,只做制造,不知原理,不能满足我的求知欲。」蔡秉燚曾谈到,当年台北工专老师文藻同学们参观深坑染整厂,陈美兰老师经常邀请同学到她家吃饭讨论课题,1995年时任纺织工程系(分子系前身)系主任的林和睦老师,透过陈美兰老师邀请他母校担任短期的客座教授,当时他在美国已有家庭,经过一番天人交战,最后仍在台海危机时刻回校教书一年,实现对母校恩师诺言

▲网友留言大赞蔡秉燚。(图/翻摄自美国在台协会脸书)

蔡秉燚决心以在台北工专学到的底子上继续深造,远赴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攻读硕、博士,「业界工作3、4年,只够买一张单程机票,剩下700美元放在口袋里。」飞机降落洛杉矶,鸟瞰车如流水马如龙闪闪发光交通网络,他心想「这不愧是世人所称的黄金国度」。

蔡秉燚日夜苦读,为了攻读更深入的工程课程,广泛涉猎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甚至多拿一个资工学位,到最后博士班修到500个学分,相当于念6个博士,也因此,他能跨界整合流体力学、电学、材料学等不同知识,还能运用电脑程式快速算出研究假设的实验结果。

研究所毕业后,蔡秉燚进入美国田纳西大学担任研究学者,领导熔喷制程实验团队,不断呕心克服万难,终于在1992年成功开发N95口罩内含的二大技术。当时田纳西大学为了表彰他在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的卓越贡献,还在2006年授予该校最高荣誉的惠利奖(Wheeley Award)。

▲N95口罩。(图/路透社

蔡秉燚一面在学术界研究,一面提供业界技术服务,他深知研发没有止境「The sky is the limit」,2018年间甚至突破原有方法,发明水力摩擦加电的新技术,将过滤材料的效能再加倍,原本N95标准要用到两层材料,新技术只要一层,透气效果也更好。

蔡秉燚认为,「一生之计在于勤,这是千真万确的至理名言。你可能一夕成为暴发户,但不可能一夕之间在科学研究上会有成果,科研一定需要一生的奋斗。研发不用奋斗而能侥幸成功,我从未看过。」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延烧全球,引发口罩荒,蔡秉燚在美国田纳西大学网页热心发表文章,探讨有哪些方法可让口罩消毒后重复使用,不让静电功能失效,文章一出,随即引起哈佛、MIT、耶鲁、史丹佛等学校关注、交流。他笑称自己就像一个平台,当朋友打趣问起,「现在做这样的角色,人家给多少酬劳?」他回答,「这些工作我不拿酬劳,如果可以选择,我会选择去救一亿人的生命,不会选择去拿一亿美元。」为人类谋福祉,就是他不懈研发的核心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