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一江山烈士之子对父亲的遗憾(庄秉汉)
民国44年2月,蒋中正总统悼祭一江山守军司令王生明及成仁烈士灵位。(图片来源:国史馆/文:庄秉汉)
今天是父亲节,华人父亲深受儒家传统影响,总是给人少言寡语,与子女的相处很少流露自己的情感,但隐藏着浓浓父爱的形象,就像是67年前,殉国于一江山战役的王生明将军,他身为军人面临守土有责,明知不久后,终须壮烈殉国,却选择对独子隐而不言,断舍父子之爱,成就国家大爱,至今仍令人动容与悲恸,笔者想借由王生明将军与子嗣王应文先生互动的故事,传达父爱的浩瀚伟大。
时间回朔到民国43年10月,当时中华民国的治权疆域除了台澎金马外,国军在浙江沿海仍然控制着大陈岛及周边一江山、渔山、南麂岛等岛屿,而负责戍守一江山岛的司令为王生明上校,他指挥着全岛一千余名国军负险坚守,偏偏共军岂容这支孤军芒刺在背,意图伺机进犯山雨欲来,王生明深知一江山岛距离台湾460余公里之遥,援军补给困难,只能「全岛一命」死守一江山。
同年12月的冬天,王生明司令荣获国防部第五届「国军战斗英雄奖」第一名。隔年元旦,王司令受邀从一江山岛返回台北接受蒋中正总统的亲自表扬,他自己了然于胸,以当时大陈地区的兵凶战危,这是他有生之年最后一次返抵台湾,回到家里与妻儿聚首,随着共军抢登一江山岛日期迫近,只要一江山战役开打,王生明做好死在一江山岛的准备,他将与家人就此永别……。
王生明回到台湾,领完蒋中正总统颁发的英雄奖章后,碍于国家军情大事不能有所泄漏,他返回家里和妻小见面,选择深沉不语,没有透漏半点一江山守军战事的危急,如往常般吃完妻子烹调的家常菜,饭后,他临时提议,想和妻子柳淑辉女士和独子王应文到住家附近的照相馆拍照,他要拍一张全家福相片,因为王生明知道收假返回一江山后必然牺牲殉国,他无力留下什么给家人,只能在生前拍下全家福照片作为纪念,其实妻子柳淑辉女士也知道这张照片是「生死诀别」的最后合影,但是女性服从丈夫的中国传统家庭思维下,夫妻俩在摄影室内不敢有一丝丝表露舍不得的情感,王夫人明白嫁给了职业军人,只能默默强忍悲痛,让丈夫选择为国尽忠,于是彼此都没有在言语中点破,在拍下的全家福照片里,一家三口少了一起笑容,多了些许沉重与静默。
民国44年元旦,一江山守军王生明司令返台受奖,并与妻子及儿子合影,也是王家最后一次相聚。(图文:庄秉汉)
王生明的独子王应文那时候14岁,正念着初中的懵懂年纪,他永远记得父亲的最后一次短暂几天待在家里相聚的时光,父亲先带王应文去理发,又买了信封、信纸,要儿子以后要记得写信给父亲,还将热腾腾刚获得的「国军战斗英雄奖」所附赠的手表、钢笔、笔记本等,毫不眷念的全部送给了唯一的儿子,王应文有不祥的预感,因为这次父亲竭尽所能把身旁所该给的全给了,却看不到父亲脸上露出半点笑容,而是传达一份讯息,一种弥补王应文即将失去父亲的遗憾。以前,只要王生明回家,王应文从来不会问父亲下次什么时候回来,但是这次,王应文问了父亲:「爹,下次您什么时候回家?」王生明摸了摸儿子的头,似乎听见父亲叹了口气说:「等爹把仗打完了再说」。
一江山局势丕变,上级原本要给王生明放长假,却临时改变主意,要身为守备司令的王生明赶紧返回大陈,1月7日,他动身要和部队一起搭军舰返回一江山岛,那天,王应文在学校上课,王生明突然跑到学校帮儿子请一天假,要王应文陪父亲搭公车到基隆港搭船返回一江山,父子俩在车上相伴,王应文觉得父亲话中有话,一再告诫他:「你以后读书要比现在还用功」;「你一定要好好听母亲的话」;「你一定要常常和我通信,我一写信给你,你要马上回信」……王应文当时不知道父亲为何一再强调这些,如果他那时知道父亲将会牺牲殉国,他一定抱着父亲哭喊,死也不肯父亲离开他。
公车到了基隆军港码头,王生明发现距离开船还有一段时间,他便要儿子陪他一起上中字号登陆挺和部队叔叔伯伯打声招呼,王生明当下很珍惜和儿子相聚的时间,介绍完儿子给部队袍泽认识后,王生明才把儿子带下登陆艇,看了看时间还有十余分钟,他又坚持要陪儿子在军港旁边的公车站牌等车,王应文不明白父亲这些从来没有过的举措,只是当时天空下起大雨,父子俩都没有带雨具,王生明情急之下,从口袋拿出一条手帕,细心地把手帕4个角各打个结,做成一顶「手帕帽」盖在儿子的头上,年少的王应文被父亲的举动不太了解,还笑着对父亲说:「这手帕怎么能挡雨呢?」或许对王生明而言,这是此生最后一次传达对唯一儿子的关爱。
没多久,一部公车驶进站牌,王生明知道时间不多了,他又语重心长的和儿子说:「爸爸这几天跟你说的话,你要好好记住,将来要靠你了」。儿子王应文第一次看见父亲泛着泪光,天空虽然下着雨,他很清楚能分辨出父亲眼角不是雨水,而是泪水,王应文的眼泪也在眼眶打转,父亲为他拭去泪水,他没有放声大哭,因为他不想让父亲难过,更不想让父亲觉得他软弱。他多年后回忆说:「我上了公车,扭过头隔着车窗看着父亲站在站牌那边,细雨中,他不停地挥手,直到看不见我搭的那班公车为止。」
1月18日一江山战役爆发,中共解放军首次三军联合作战,共军轰炸机投掷超过500枚重磅炸弹空袭,与近5万余发的砲弹轰射下,一江山顿成焦土,在3天的战役中,国军千余名守军悉数阵亡,王生明指挥官最后遭共军团团包围,他与大陈长官处通上最后通讯,王司令说:「现在敌人距我只有50公尺,我手里有一颗给我自己留下来的手榴弹,我王生明绝不会给国家丢人!」临死前,他仍率残余伤兵冲杀,王生明高呼「中华民国万岁。」最后拉开手榴弹引信,当场与阵地共存亡,壮烈殉国时年45岁。
王生明英勇殉国的消息,国防部派人到王应文家里来,对着柳淑辉女士说:「夫人啊,对不起,王司令已经阵亡了。」王夫人一听崩溃大哭,王应文也跟着哭了出来,那时候,再过几天就要过农历除夕,除夕是中国人一家团圆,围炉吃团圆饭的日子,过年前听到这噩耗,母子往后十余年只能寂然度过失去父亲的除夕团圆饭。王应文年少痛失亲怙,在他最需要父亲陪伴成长的阶段,没了父爱,每到午夜梦回时,他独自一人啜泣,哭红双眼不知多少回,夜阑人静总会感慨,他和父亲公车站牌离别时,懊悔没有好好抱抱父亲,亲吻父亲,人间再也盼不回父亲这棵温暖的大树。
民国86年10月,王应文第一次登上一江山,这一座他父亲生命走向尽头的岛屿,在千层浪花拍打的岸边,他与十余位一江山遗族,一同焚香祭奠各自的父亲,王应文尝试寻找父亲生前的足迹,毕竟岁月转换、人事已非,他终究无法发现父亲的任何遗骨,王应文仅能捡拾国军碉堡遗迹前面的几块石头、一束藤蔓,他相信这几块石头曾经沾染过父亲的鲜血,仿佛把他父亲的英灵带回台湾。之后,王应文又两度到一江山,因为这座岛屿,是他能感受到父亲温度的地方。
民国99年1月,马英九总统出席「一江山烈士殉国55周年」纪念活动,身旁为王生明将军之子嗣王应文先生(图片来源:国史馆/文:庄秉汉)
座落于台北市中山区一江公园内的「一江山殉难烈士纪念碑」,记述着王生明将军指挥千余名国军负险坚守的英勇事迹。(图文:庄秉汉)
时光荏苒,王应文先生已于民国109年2月6日辞世,享寿80岁,他们父子俩终于在天国相聚了。王应文曾说他在14岁当下,与父亲40多年的生命,父子之情,骤然的画下句点,彼此一定抱持同样的缺憾。他受访时说:「我希望来生我还是他的儿子,来生他一定要做我父亲;希望再延续父子情。」
笔者曾经试想,王生明将军如果不去一江山,王应文就不会失去挚爱父亲,也不会留下孤儿寡母无依无靠。但是,王生明将军选择毅然奔赴一江山,不再回家,他的牺牲,却照亮了更多人回家的路,确保台湾一甲子的和平不坠,他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宁愿一家哭,也要扛起捍卫中华民国存亡的好父亲,这是华人父亲固有的态度和精神,但也留给家人无止尽的思念。
(作者为脸书「我的抗战」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