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对点远距医疗 偏乡离岛需要

台北市政府台北市立联合医院连江县政府跨海合作,透过整合视讯会诊、区块病例共享,让连江县4乡5岛的医疗院所,能与台湾医师视讯会诊。(本报资料照片

受新冠疫情影响,不少民众受限居家检疫与隔离期间,若有就医需求,远距医疗成为一剂良方,然而,一年来医界观察,除了部桃专案外,一般民众使用频率非常低,卫福部医事司也坦言,从民众使用量看起来,该服务对民众来说可说是「可有可无」,原因除了台湾疫情没国外严峻,相对没急迫需求外,数位落差、使用者熟悉感及使用效果好坏是主要原因。

医界建议,除了法规松绑外,建立阶段性目标,先把资源集中投入医疗机构,待民众真正感到便利性后再思下一步。

健保今年起给付58个山地离岛地区的远距医疗,先开放卫福部远距医疗试办计划包括的眼科皮肤科耳鼻喉科及急诊,总额编列一亿元。不过,服务模式还有一些限制。例如,在地端须是医疗院所,不包括在宅医疗;民众如果是在地端没提供服务的时间需急诊,还是得亲自去急诊。

新光医院副院长洪子仁表示,理想中的远距医疗,是透过网路科技,达到医生不在家,却能帮忙诊断、开药,甚至隔空给予另一端医护手术指导,也就是机构对居家的模式。但他认为,目前执行远距医疗最成功的模式当属「机构对机构」,例如高医团队对应台东卫生所远距医疗的模式,两端都有检查设备药物,台东卫生局不仅有医护能帮忙掌握病情,当高医的医师诊断开药时,台东甚至可开出一模一样的药,对台东民众来说,相当于到高医看诊,使用诱因就很高。

洪子仁直言,居家检疫就是最好的医疗机构对居家的模式,但这次居家检疫、隔离者有医疗需求时,不是打1922或是急诊,否则就是请家人到医院拿药,既不能抽血也无法诊断,真正用远距的人很少,「疫情来了就没人来远距了,那没有疫情的时候会有吗?」

医事司司长刘越萍指出,从美国经验来看,同样是在疫情下放宽,但美国因疫情严峻,加上商业保险等制度也跟着放宽,促使使用率较高,但也浮现数位落差问题,且各年龄层都有科技近用的障碍,远距医疗在科技端的应用在民众端的熟悉度、安心感,是更重要的议题

另一方面,在医疗端来说,即使开放初诊就能使用,但医界也会担心,在没接触过患者就诊断恐怕会误诊等相关问题,要开放也需医界共识

「一定会朝向松绑方向前进」,刘越萍强调,远距医疗难以一蹴可几,前年修过一次法,今年三月底前将再完成修正通讯诊疗办法草案,针对民众、医界、中央、以及产业端寻找更多共识,一步一步稳健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