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生/相爱相亲 关于爱,没有标准答案
爱!有很多种,男人女人看待爱的方式,跟着时空流转,没有特定形式。
一辈子有多长?我若是男人,需要的,是忠诚守候终身的女人,还是能对话相爱的蜜友?电影英文名叫《Love Education(爱的教育)》,似乎是普遍性东方人命题,爱,究竟该不该挂在嘴上?什么程度的表达是不多不少地恰到好处?爱人与亲人,哪个才是挚爱?
世界上不存在标准答案,这才让人间有趣有味。有些事情,憋着,韵味无穷,一旦释放,也就没了,烟消雾散,一点残渣也不剩。
换位思考 便是一场好戏
我相信,这既是张艾嘉饰演的妈妈,所存在的偏执,亦是做为第三代的朗月婷,能够以旁观者角色来看家族纠纷,这其间涉及的传统生活制约,以及人与人纯粹的感情互动,带来的宽容与理解。既然各有立场,那么,换位思考,便是一场好戏。
朗月婷饰演的二房孙女薇薇,躺在床上跟姥姥说:「我干脆私奔好不好?」挤在旁边始终一言不发的姥姥闭着眼睛说:「好!」这个姥姥,新婚便失去了男人,再见面,只剩下一副棺材。
在这漫长的等待岁月里,她心里只装着始终不回家的男人,他在城里娶了别人,而她,仅凭每月寄回家的五块钱家用,便认定,这男人是爱家爱她的,否则怎会长年月月都有家书呢?这男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也很想知道。如果是我,除寄钱外,是否会劝她改嫁?还是明知她会死守贞洁牌坊,也就只能「最终」送回棺木?
吴彦姝真是好演员,把孤身老妇的孤寂与纯粹演绎得入木三分,即便是没有对白的画面,也能怵目惊心。
我来试着解读她是怎么想的。以她羞涩腼腆又保守的性格,至老仍维持少女般的单纯,当孙女想私奔时,她毫不犹豫地说:「好!」这声好,便很少女,我忍不住在荧幕前大笑。此时此刻,你能理解这对没有血缘只有姻亲的祖孙,为何能够心意相通,毫无阻碍地彼此理解。
剧本其实写得不错,却感觉拍得很尴尬,说不上是剪接有误,还是摄影角度有偏,衔接得牵强,一不小心便让人抽离现场,自行弥补缺漏。因为故事还是感人的,尤其是吴彦姝的存在,让人自愿补遗。用一生来等待的女人,总是莫名让人感动,那座贞洁牌坊,很突兀地矗立着,却又给了这样的女人一点虚无却悍然的护卫,才会有后来整座村子都出来捍卫她的理直气壮。
为一对亡故夫妻,重新办理结婚证书,过程,悲伤而有趣,但画面不感人,说服力不足,容易叫人抽离。张艾嘉诠释的这分偏执,与后来的和解,几乎没有转圜的时空。断裂,让彼此拒绝对话的母女,与素昧平生却一见如故的祖孙,来弥平空隙,情理上很美好,但虚构编织得不太流畅,荧幕外看得有点尴尬。只因为是吴彦姝,那张有戏有文的脸与身形,又把观影人的心,间歇性地拉回,才稍稍抚平了观者情绪。其他的过桥,尤其是电视台插曲,真是叫人尴尬到不行。朗月婷的这场小恋爱,完全没有帮上忙,说真的,不痛不痒,跟电影要说的祖孙三代情,几乎没关系,剪掉都不影响剧情。
至于张艾嘉与田壮壮之间的老夫老妻关系,感人得很普通,呈现得更尴尬,或许这正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东方式婚姻,却又张罗得别扭,毕竟她擅长的是西方式开放思维,这种说不出口的情分,其实,需要更含蓄,且含蓄到底,才能凸显真情,如吴彦姝。
一辈子的等待,不是一句话,不是一瞬间,除非大彻大悟。
或许,看电影就是要有戏,所谓有戏,便是有痛有痒,不痛不痒的情,留给观众自己去过日子便可以了。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本期【魅丽杂志 124期/1月号】
更多精彩文章,请上魅丽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