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近4成青少年没「好话」听 课业表现不佳是主因

调查:近4成青少年没「好话」听,课业表现不佳是主因。(图/示意图达志影像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好话」是什么?多久说一次?根据董氏基金会与远传电信发表台湾首度儿童青少年鼓励语词情绪关系调查」发现,近四成儿童青少年许久没听到好话;三成二的儿童青少年超过一周以上没有听到父母说鼓励的话。不论是小学生国中生听到父母说鼓励的话的理由,皆以因为「课业/考试表现不好」比例最高。

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叶雅馨说明调查发现:受访者认为所谓的好话前三名依序为「赞美的」如「你做得很棒」、「鼓励的」如「加油喔」、「会让感觉好的」。进一步分析,不同性别和年级认知的好话亦不同,男生及国小中年级生认为好话是「赞美的」的比例最高,女生则是「鼓励的」语词。近八成的受访者表示听到好话时,会感到开心。

她认为,说好话要因应对象需求,针对不同性别、年龄所认知的好话,给予回应。调查亦发现,无论男女或儿童说好话的仿效对象皆以「妈妈」比例最高,国中生则以「同学朋友」为最多。受访者超过一周以上甚至很久没有听到父/母鼓励的话占了三成以上。

她提醒师长言语方式经常被仿效,应更慷慨对孩子说好话,注意自己的言语,以身作则;同侪间也不忘彼此多说鼓励、说好话。进一步分析发现,自觉经常说好话者,觉得快乐的比例明显高于不常说好话者。叶雅馨建议,无论儿童青少年或大人,多说好话为自己及他人带来好心情,可多说「很好」、「不错喔!」、「你真是太棒了」等,以正向的语词取代负向的语词。

说好话也是情绪的表达。国立成功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董旭英说,从调查结果可知,许多人以为只有在消极负面情境下才需说鼓励的话,其实生活中许多正面情境,例如孩子表现好,完成任务时,可多说鼓励正向的话,给予回馈。

此外,儿童青少年认为最需要说鼓励的对象,父母甚至是老师比例明显低于同学/朋友,因大多儿童青少年认为,师长是权威的,必须服从的长辈,但鼓励的话语是不分年龄或对象,师长可让孩子知道自己也需要被鼓励,有时候显示自己的弱点,让孩子学习表达对师长的鼓励,亦能增进彼此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