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沙海漂垃圾研究 多来自大陆、越南...最远来自埃及!

塑胶宝特瓶海洋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图/达志影像

实习记者孙若蜜/采访报导

中研院研究团队18日发布长达五年的调查结果东沙海滩上的测站内50公尺,每年海漂垃圾多达数千件,重达数百公斤,种类有宝特瓶、保丽龙等,主要来自中国大陆越南,占每月垃圾量的47.5%到63.7%,其次才是台湾、日本与韩国,最远还有来自埃及的宝特瓶。

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研究员郑明修表示,他们用5年的时间在东沙岛上南、北海滩进行实地调查,从追踪宝特瓶上的产地编码中发现,东沙岛的「垃圾无国界」,最多来自中国大陆与越南,占每月垃圾量的47.5%到63.7%,其次是台日韩,总计占2.9%到22.1%不等,当冬天吹东北季风时量会增加。另外,还发现少量是从远处的北非飘来。

郑明修表示,他们同时进行了海流模拟,预测结果显示,有40%的垃圾会持续在海洋中打转,影响海洋生态。除此之外,海流模拟得出的各国海漂垃圾量占比与实地调查的结果有些微差异,因这不只与各国的垃圾投放量有关,同时还受变化性大的风向、洋流影响,然而,两者的结果中都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海漂垃圾最多。

▼东沙环礁南海诸岛的四大群岛之一,位处国际航海重要的交通枢纽,目前由中华民国管治,无常住人口,只有海巡署官兵常态驻守于岛上。(图/翻摄自高雄政府水利局官网

郑明修指出,他们的研究焦点放在较大型的海漂垃圾,多数呈未分解状态,保丽龙等发泡塑胶是最主要的,其次是其他塑胶类垃圾、渔具甚至潜水艇,一年可净滩、分类的垃圾平均总重达236.9公斤,每月均重20公斤左右,年均总件数高达5174件。

此研究已于4月3日发表在《环境研究期刊》上,是台湾第一个登上国际期刊的海洋塑胶垃圾研究调查,且查结果与多国相关,据有重要意义。

近年台政府推动多项减塑措施,确实使台湾的海漂垃圾状况改善,但中国大陆与东南亚地区则因经济高速起飞,塑胶类制品使用量大大提高,海漂垃圾量越来越多。郑明修呼吁,保护海洋是无国界的,国际应该多多交流,一起提高公民意识与行动,并制定相关法律。

台南市七股区网子寮汕海滩11日,发现一只搁浅死亡的鲸豚。(图/记者林悦翻摄)

除此之外,郑明修说,他曾看到80公分大的绿蠵龟被鱼网缠住死亡、海龟肛门处有两条塑胶制品,很多海洋生物会将塑胶袋误认成水母吃掉,但又无法消化或自主拉出。

一直在南台湾致力于鲸豚保护工作的王建平教授先前也告诉过记者,从今年过年到现在,高雄、台南、彰化等地区已有共20只左右的豚鲸搁浅死亡,其中,高雄地区的搁浅豚鲸死因大多是吃了人造垃圾。

王建平还说道,「台湾很多地方都有海洋污染的情况」,他建议民众要多多爱护环境,不能只站在人类的角度,也要考虑到动物,尽量少用塑料用品。

红标处为东沙岛所在位置。(图/翻摄自Google map)

东沙环礁国家公园于2007年1月17日成立,包含南海的东沙岛与其环礁,及环礁向外延伸12海哩的附近海域面积为353,667.95公顷,是目前我国总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陆域面积为174公顷,剩余部份为海域面积;国家公园管理处位于高雄市旗津区,并于东沙岛上设东沙管理站/研究站。园区主要为东沙岛与包含前者的直径25公里的圆形环礁,为热带季风气候,距高雄市445公里。目前为了生态保育,并不会对一般民众开放观光

东沙环礁于清朝康熙年间划归广东惠州管辖,二战时一度被日军占领,海南特别行政区成立后也曾划入其辖区;至1979年划归高雄市旗津区中兴里代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亦宣称拥有该群岛主权,属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碣石镇。

▼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删除请见谅。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