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12年国教的两大罩门

陈丽雯

近日教育部已积极在各地为12年国教宣导活动,各地家长多半对特色招生、会考、或诊断性评量等提出疑问,但除了这些让家长搞不懂或弄不清的问题外,笔者认为12年国教还有两大罩门,如果未能克服,实在很难期待12年国教会能成功。

第一个罩门就是「课纲课程、及评量方式」,如未能因应12年国教加以调整,12年国教就不可能达到国中教学正常化适才适性发展终极目标

看看现在国一的现场教学方式,那个学校教师已将过往「考考考」教学方式改变了?哪个学校敢对孩子说,要注重自己的专长及兴趣,不用管以后特色招生及免试额满比序的问题?

实则,现在国一的教育现场,还是以国英数自社学科为主,老师没有改变「考试领导升学,升学领导考试」的旧思维,国中教学也没有正常化,很多课程多没有实际落实或还是如往常被借调,加上课纲、课程等节数时数等均未修订或调整,考试评量方式多半也还一样,孩子根本不可能可以多选自己想上的课,目前还是齐头式的被迫加强国英数自社等学科,如何可能达到12年国教「适才适性」的终极目标?

笔者长期以来一再向政府呼吁:国高中的课纲,不应以升学考试的国英数自社为主,应修改为只列国英数基础3个工具型学科为必修,其他国英数进阶或其他科目均列为选修,让孩子多一点选修课,少一点必修课,不要到了教学现场,变相为齐头式地只注重某些学术性学科。同时发展技职教育也很重要,否则现在到处都是大学生,多半但都担心毕业就是失业全数的孩子都往学术性发展的升学管道走,不见得对孩子的人生是有助益的。

另外,12年国教的课程内容应改成「活化式教学」,不应再像以往为赶课程,而变成填鸭记忆为主,课程内容应多用心规划,评量方式不要再以笔试为主,师资方面应配合改善,否则如再用20年一成不变的教法来教、考法来测,12年国教注定失败。

第二个罩门就是「在地化就学的落实」,如未能在各地区落实设立足额优质的高中职,12年国教也是注定会失败,明星学校是政府逼家长要作的选择。

12年国教要成功,落实在地化就学很重要。举例来说,新北巿长期以来作为台北巿的附庸,多数国中生毕业后要千里迢迢跑到台北巿念高中职,目前新北家国立高中职与国中的学生数,差异近4万人,预估103学年度至少有3万名学生仍要跨区就读,一个年级约1万人,如以一班30人计算,一个年级至少300班的毕业生仍需要跨区念书

既然是跨区选读,就可能要面临特色招生及免试额比序的竞争,为了升学,孩子就还是得专攻升学考试科目,如果免试或特色招生的排序样样比,那孩子就得样样补,连平日大小考、功课表现、参加比赛也都很重要,因为可能都要算入排序成绩,如果只是比某科,天啊!那些科的补习班可能会大赚一票。

想到12年国教如果真的有了变相的比序或会考,那孩子的升学压力会比现有的考5科压力更大,因为变成多数人去争少数门槛,这样孩子的考试压力会减少吗?孩子真的可以适性适才的学习吗?12年国教会成功吗?新北巿或其他地区的高中职班级数提升的问题如不能尽快解决,12年国教罩门无法突破,实在无法相信12年国教会成功。

笔者特此再次向政府呼吁重视以上两个罩门,否则一旦仓促施行12年国教,难保不会像北北基一样短命夭折。

●作者陈丽雯,新北市,硕,律师,新北巿中小学家长协会教育议题召集人。本文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文章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