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裁者的主廚》(下):烏干達...誰讓阿敏「吃人肉」?

「饮食即是权力,食物即是力量。」图为乌干达的大独裁者,阿敏。 图/维基共享

▌前情提要:〈重磅一页书/《独裁者的主厨》(中):伊拉克...海珊的「块肉恩仇录」?〉

▌前情提要:〈重磅一页书/《独裁者的主厨》(中):伊拉克...海珊的「块肉恩仇录」?〉

「你愿意吃人肉来取得对方的力量吗?」

伊迪.阿敏(Idi Amin)的独裁者故事,照理来说对我们非常遥远,毕竟统治地远在非洲乌干达,在位与崩溃时间又是《独裁者的主厨》一书中,最早在历史中的落幕者。不过多亏了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力,与影帝佛瑞斯.惠特克(Forest Whitaker)极具爆发力的精湛演技,遥远的独裁者阿敏与他所代表的恐惧,才会凭着金奖电影——《最后的苏格兰王》——压倒性地重返人间。

▌请点阅下方收听

正也因为《最后的苏格兰王》令人太过在意,在阅读沙伯尔夫斯基(Witold Szabłowski)的访查记行时,脑海中总免不了重复出现佛瑞斯.惠特克的两种角色身影:一个是《最后苏格兰王》的暴虐阿敏,这也是本章节中的大独裁者;另一个则是《白宫第一管家》的黑人执事,这重叠的是曾侍奉过阿敏与历代乌干达独裁者的主角厨师,欧东德.欧德拉(Otonde Odra)。

在国际传说中,荒淫暴虐、屠杀了超过30万乌干达人的阿敏,以「食人暴君」而恶名昭彰。当时盛传,阿敏在把敌人、政治对手与异议人士的处死后,特别喜欢肢解,割肉,再吃掉「对手的人肉」。

所以阿敏真的吃人吗?好不容易在东非找到欧东德的沙伯尔夫斯基,也禁不起对恐怖神话的好奇心:所以阿敏爱吃的人肉,究竟该怎么料理?

饰演阿敏的佛瑞斯.惠特克(Forest Whitaker),靠着《最后的苏格兰王》拿下2006年奥斯卡影帝,成为美国影坛史上第4位得到最佳男主角奖的黑人。 图/电影《最后的苏格兰王》

▌能吃就一是种权力!乌干达餐桌上的暴政与霸权

与《最后的苏格兰王》相比,2013年的《白宫第一管家》影视评价不仅不出色,换到当今的时空背景下更难免显得有些一厢情愿。其故事的发起点原本是《华盛顿邮报》的一篇人物报导,内容是电影主角的蓝本——美国史上第一位非裔白宫管家,尤金.艾伦(Eugene Allen),在见证漫长的政治更迭与黑人民权奋斗后,终于在2008年能见证到美国诞生第一个黑人总统欧巴马的万千感触。

而本章节的厨师主角欧东德.欧德拉,也是类似的时代角色。只是他的故事更为极端,也更为残酷。

为阿敏作菜的欧东德,其实不是乌干达人,而是肯亚出生的卢欧族人——欧巴马总统的生父就来自同一部族——欧东德出生的年代,肯亚与乌干达都还未独立,仍尊大英帝国为「殖民母国」,因此年轻的欧东德也就和维多利亚湖畔,同辈的卢奥族人一样,自然而然地穿梭边界,前往乌干达讨生活。

乌干达的首府坎帕拉(Kamapala),不只就在维多利亚湖的北方,至今都还是东非大湖区最富庶繁荣的城市。因此在殖民时期,此地也聚满了来自英国的殖民官员,各种餐饮、娱乐与家管杂役的需求,也就创造了许多为「殖民主服务」的就业机会,这之中也包括挣到一份管家工作的欧东德。

欧东德虽然一句英文都不会说,但其勤快、老实、又是外地人,

因此在很短时间内,欧东德就取得了英国雇主的信任,并在老板夫人的指导下,第一次开始烹饪、学习「白人的料理」。

在当时,能和白人吃一样的东西、做一样道地的欧洲西餐,是非常有面子的地位象征。尽管政治上的独立运动正风起云涌,但「西式料理的东西是高级、昂贵、最好的」的殖民文化,却已根深蒂固地插入了社会菁英的饮食概念。

正也因此,当乌干达于1962年独立之后,英国老板匆匆撤收,一夜失业的欧东德却能凭着一手西餐料理专精而找到一份好工作:为乌干达总理府掌厨。

19世纪下半夜,欧洲帝国主义开始瓜分东非,而英国成力的「不列颠东非公司」,也就是这时期的代表。英国人一开始的目标是物产丰饶,又能稳定印度洋的肯亚,之后才再又为了稳定肯亚,而往内陆延伸拿下乌干达。图为19世纪的讽刺漫画,指东非公司正在向英国政府「销售」抢来的大象乌干达。 图/维基共享

欧东德的第一任老板,是乌干达独立运动的核心领袖奥博特(Milton Obote),尽管总理待他非常信任,但就如后世对奥博特的评价一样,这位乌干达的新老板不仅阴沉、傲慢而且非常小气,但作为第一代建国菁英的他,却也非常热衷于「英式生活」与「西式料理」。

相较于欧东德的祖国——肯亚——多有战乱的独立运动,乌干达的建国过程相对和平,但国民脆弱而敏感的部族政治,却也让这新建的国家在政治摸索阶段就遭遇了撞墙混乱,像是同一时间的刚果危机,就如蝴蝶效应般地煽动起了东非各国的部族矛盾,再加上后殖民时代的经济转型卡关,都让本该作为国家领导者的奥博特,一步步走向成魔的集权之路。

1966年奥博特伙同军队发动政变,除了自任为乌干达总统外,更以强硬手段推动了一系列的加税与「社会主义改革」。但这样的左转策略不仅让乌干达民怨四起,在冷战的国际大环境下,亦让自己腹背受敌。

当时,奥博特为了夺权所拉拢的军中人物,就是貌似蠢笨、但其实野心勃勃的军系领袖——伊迪.阿敏将军——双方短暂而猜忌的同盟,仅只维持了5年,感受到总统敌意的阿敏就趁着大英国协会议在新加坡召开、奥博特必须出国与会的空档,先下手为强再发兵变,一代「魔人领袖」就这样兵不血刃地悄悄诞生。

感受到总统敌意的阿敏就趁着大英国协会议在新加坡召开、奥博特必须出国与会的空档,先下手为强再发兵变,一代「魔人领袖」就这样兵不血刃地悄悄诞生。 图/美联社

▌人兽之间:最后苏格兰王的荒谬+恐怖传说

阿敏的早年身世一直是充满谎言的谜团,后世只知道他出身穷苦,但不知为何从小就体格惊人。除了身高长到193公分,身材更是虎背熊腰,是当年乌干达殖民地的重量级拳击冠军。据说阿敏从小跟着从军的继父住在军营附近,因此长大后也自然而然地被英国的殖民兵团所招募,并自此展开了与英国、与军队的不解缘份。

根据昔日长官的说法,由于出身低贱、目不识丁,魁梧高大但却被英国军官判定为「愚笨」的阿敏,一开始只被当成杂役兵使用、担任伙房助厨。但由于二次大战后,英国对非洲殖民地的统治开始因为母国本土的衰败而快速松动,因此阿敏所效力的英军部队也开始南征北讨,体格强健、服从命令的阿敏于是才迅速被调上前线,并在肯亚、苏丹各地的平叛战役立下战功。

武运开通的他这才得到英国军方赏识,并视他为「潜在的未来资产」加以培养,阿敏这才成为英国栽培的第一批「乌干达本地军官」。

乌干达独立后,阿敏的部队与军阶也被移交给了奥博特与他们的新政府。但无论是英国人还是奥博特都以为「阿敏不聪明、好耍弄」而对他掉以轻心,殊不知尝到权力滋味后的阿敏竟然比谁都狠,包括从刚果战场走私黄金、或者瞒着中央政府私下接收以色列的秘密军援(虽然阿敏是穆斯林,但以色列为了突破阿拉伯世界的封锁,积极地以地下军援向乌干达这些「之于中东北非的『边陲国家』示好,以期待制衡、通报阿拉伯各国的动向),阿敏的野心也如同他的胃口一样快速膨胀。

阿敏随着英国殖民军团南征北讨,是当时镇压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替身打手之一。图为阿敏昔日的部队,开往肯亚镇压「茅茅起义」的英军「国王非洲步枪营」 。 图/维基共享

「我们一开始都以为自己会死定了。」欧东德如此回忆:

尽管害怕,但欧东德还是强压着恐惧为政变军团准备「总统料理」,「不能让人挨饿,我看多了,只要饿肚子,怎样骇人听闻的残酷事情人类都干得出来。但就算来者怀有敌意,只要能吃下款待的食物,再怎么样也会对厨子抱有三分同情。」

出乎意料的是,前来接管政权的新主子阿敏,不仅对于前朝仆役相当宽容,甚至很快地就爱上了欧东德所做的料理——这一方面并不只单纯是因为阿敏爱吃、贪吃,而更是欧东德所烧出的一首「道地高级西餐」,让甫夺得政权的阿敏,在设置国宴招待西方外宾时得到了非常多的欧洲来客赞美,

「有面子!黑人国家也能有最顶级的珍馐水准!」

阿敏心里同样残存的殖民遗绪,这才让欧东德捡回了一条命。

「有面子!黑人国家也能有最顶级的珍馐水准!」曾是白人殖民者鹰爪的阿敏,在夺权后反而非常喜欢聘用白人为奴仆下属,像是照片中的欧洲保镳团、或者是《最后的苏格兰王》里的英国医生,都是同样的状况。 图/美联社

阿敏奇特的「被殖民情感」,也在西方媒体留下了不少「怪异传说」。像是1971年政变结束后不久,阿敏就突然以「突袭式访问」,在毫无预警与布达的情况下,高调地搭着专机降落在英国伦敦的希斯洛机场——根据当时媒体的说法,阿敏「不请自来」的国是访问,一度让傻眼的英国内阁措手不及,幸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当时人还在国内,外交部才硬是安排了一场「女王早餐」招待阿敏。

在女王的早餐会面中,伊莉莎白二世礼貌地询问阿敏:「总统先生,请问你这次突访伦敦,究竟所为何事呢?」谁知阿敏却突然大笑不止地回应:「女王陛下,我是为了购物啦,毕竟像我这样体格的男人,真的很难在乌干达找到14号的大尺码皮鞋啊!」

阿敏的伦敦买鞋记,于是成为西方世界的「异色笑话」。但当时媒体对于乌干达乡巴佬的嘲讽,其实只是冷战军售的障眼法——阿敏真正的目的,是要采购英国当时最新锐的第一代「猎鹰式战斗机」,但却因为西方列强的犹豫不决,而硬是登门强逼英国内阁谈判军售。

当时的阿敏不只找英国要买战机,同一时间他也向法国、以色列,施压抢购达梭公司的「幻象5型战斗机」。但乌干达有什么需要砸下大钱、争买最先进的西方战机呢?阿敏的空军需求,其实针对的是南方的邻国——坦尚尼亚——因为被自己政变推翻的奥博特,人正受坦尚尼亚政治庇护,并以此为基地收整前朝残党,对阿敏政权造成了极严重的不安全感与威胁。

阿敏的伦敦买鞋记,于是成为西方世界的「异色笑话」。但当时媒体对于乌干达乡巴佬的嘲讽,其实只是冷战军售的障眼法。 图/欧新社

乌干达有什么需要砸下大钱、争买最先进的西方战机呢?阿敏的空军需求,其实针对的是南方的邻国——坦尚尼亚——因为被自己政变推翻的奥博特,人正受坦尚尼亚政治庇护,并以此为基地收整前朝残党,对阿敏政权造成了极严重的不安全感与威胁。 图/路透社

这种极端的不安全感,让阿敏的行事风格越发狂乱而不可捉摸。对内,他开始开设政治犯的刑求营,并派出军警大肆捕抓异议人士,在9年执政期间,光是政治犯与一般国民,就约有30~50万人遭到阿敏政权「虐杀致死」。

至于对外,阿敏的穷兵黩武也让他与昔日盟友反目成仇——像是为其政变提供关键军援的以色列,就因为拒绝向阿敏出售要用于轰炸坦尚尼亚的战斗机,而与恼怒的阿敏反目成仇。因此阿敏在政变隔年才会转向另一个新兴独裁者——利比亚的格达费(Muammar al-Gaddafi)——结盟,并为了报复以色列而公开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恐怖行动」,甚至在1976年配合绑架法国航空139号航班,最终逼使以色列跨海突袭乌干达,成了震惊世界的「恩德培行动」。

大获成功的「恩德培行动」不仅是军事反恐历史上的一场惊奇神话,对于因煮饭而得宠的独裁者主厨欧东德来说,更是一次改变人生的致命转折。因为在以色列特种部队的突袭行动后,因丢脸而气急败坏开始怀疑境内的外籍人士——特别是肯亚人——是为以军内应通风报信。因此各种秘密举报、恶意整肃、与处决屠杀,也让一时恃宠而骄的欧东德,遭人陷害而一夜推入了黑牢地狱。

就像《最后的苏格兰王》中叙述的一样,在交往开始时,慷慨的阿敏总会对欧东德这些身边的「宠臣」大家赏赐,金钱、豪车、房宅、以及被当作「赏赐物品」的美女,都是阿敏故意赐给众人、要人成瘾效忠的败德礼物——但你不知道这种恩宠何时会一夜消失,你可能随时会被大卸八块、丢进尼罗河里喂鳄鱼(阿敏惩罚不忠内阁的残酷刑罚),因此用举报他人来表彰忠诚信任,也成为恐怖统治之下,独裁从者们「被迫着魔」的疯狂心态。

你不知道这种恩宠何时会一夜消失,你可能随时会被大卸八块、丢进尼罗河里喂鳄鱼。 图/美联社

▌所以阿敏吃人肉吗?

被「恩德培行动」彻底羞辱的阿敏与乌干达,自此被西方世界视为危险的流氓国家。不仅遭到国际孤立,过往多番讨好、甚至拱出女王亲自招待阿敏的英国政府,也切断了与阿敏的互动。

但更是气急败坏的阿敏遂开始一系列的「言论暴走大脱序」,像是在隔年女王登基25周年的银禧纪念(Silver Jubilee),阿敏竟然亲笔提信对英国女王性骚扰,

「不介意的话,可以送我一条您穿过的25年原味老内裤吗?」

同时他也自称得到天命,如同带领乌干达解殖革命一般,自己命中注定要让苏格兰人从联合王国中解放独立,甚至因此自封:

「大英帝国的准征服者...吾乃『最后的苏格兰王』。」

阿敏的狂人言论,自此成为全球的新闻笑柄。但这荒谬的脱序发言,确实给了阿敏所在意的「国际声量」,让乌干达成为世界的另类轴心;同时,西方社会也一边暗自窃喜,一边乐着塑造阿敏「疯狂独裁者」的舆论形象——就像沙伯尔夫斯基所观察与分析的一样——因为那些被赶出非洲的那些难堪帝国主义者们,必须塑造一个「低能稻草人」的形象,借此自我解释这些「第三世界的种族并不具备治理自己的承受条件」,

「不介意的话,可以送我一条您穿过的25年原味老内裤吗?」图为1973年,女王与阿敏参加大英国协高峰会的宣传照片。 图/维基共享

像是阿敏的「食人传说」,就是这种猎奇心态下的人造传说——尽管最初的说法,是阿敏内阁的叛逃部长,对英国媒体如此宣传。但无论是部长本人、阿敏身边的亲信,或者是后世的历史研究者们,都没有任何人握有阿敏「真的会吃人肉」的亲眼见证或实际证据。

但对此,多次被媒体问到的阿敏,却似乎非常乐见「非人传说」散播开来的恐怖效果。因此直到死前,阿敏都没有正面肯定或否认,自己究竟吃不吃人肉的提问:

「我吃人肉吗?我不喜欢啦...因为人肉,太咸了。」

所以人肉真的咸咸吗?为此而远赴东非的沙伯尔夫斯基,也在采访中特别询问年迈的老厨师欧东德,因为如果独裁者真有吃人肉的特殊习惯,为其下厨的独裁者主厨,不可能没有经手过「人肉料理」。

「我以家族的性命发誓,在我工作的时候,我真的没有碰过人肉...我自己真的、真的没有看过阿敏会吃人肉料理。」欧东德对沙伯尔夫斯基如此表示,但边回答边颤抖的他,却忍不住老泪纵横、痛哭流涕,「我知道阿敏做了很多坏事,但我真的没看过他吃人。」

所以欧东德为什么哭呢?相对于人肉的惊悚故事,让他痛苦至今的,或许还是那段为虎作伥的日子——当时的他汲汲营营于奉承阿敏、纸醉金迷,但却不愿正眼去看那残酷死去的3、50万人,究竟是被谁吞噬了生命。

晚年流亡沙乌地却能安享天年的阿敏,最终因为糖尿病、心脏病与中风的重症病亡,一代魔人客死异乡。 图/路透社

▌附录:阿敏最具代表性的料里「Kalo + Luwombo」

撇除「食人传说」的惊悚描绘外,虎背熊腰的阿敏确实非常贪吃、纵欲,对于生理的各种极端享乐颇为放肆。但若要问乌干达的大独裁者最喜欢吃什么?阿敏的饮食偏好,则随着他的政治经历而不断改变。

阿敏早年清贫,加入英国殖民兵团后也不断征战东非各地。在此一阶段,阿敏的饮食纪录接近于零;但在1971年政变夺权后,当上总统的阿敏,却非常喜欢夸耀自己对于「西式料理的享受」,因为对他来说这代表乌干达的黑人也有资源、实力与白人殖民者们平起平坐。

在一些外交纪录与外媒访问中,阿敏故意招待欧洲外宾「欧式西餐」,或者是邀请记者共进「英式下午茶」的精致飨宴,都是阿敏的著名招牌之一。他非常乐于塑造这种「文明反差感」来吓傻对桌的外国人——因此精于西式料理的独裁者主厨欧东德才会如此受到宠信。

但随着国内统治的崩溃,因政变起家的阿敏,也在1979年反过来「被政变」而流亡海外。直到2003年病死前,他都在沙乌地阿拉伯接受王室庇护,过着衣食无缺、周游各大五星级饭店的惬意人生。

阿敏真的很喜欢被「西方人簇拥」的注视感。图为1975年乌干达的外交派对,英国商人们为了讨好阿敏,奉承地扛轿、擡着大总统现身。 图/美联社

尽管在沙乌地的阿敏仍不改夸张作风,以暴饮暴食,大吃炸鸡、沙乌地烤全羊...等重口味料理闻名——最终更罹患糖尿病与心脏疾病而中风死去——不过异国的流亡生活,却也让晚年的阿敏非常怀念「乌干达的家乡菜」。因此每周出现在吉达国际机场,等待「老家食品货柜」的清关取件,也成为阿敏流亡人生的固定习惯之一。

阿敏晚年等待的家乡味,主要是两道乌干达的传统料理——「Kalo」(木薯淀粉团)与「Luwombo」(芭蕉叶蒸羊肉),其料理作法的「传统字面还原」如下:

B.Luwombo的概念,则有点像台湾的荷叶粉蒸排骨,其主要以羊肉为主;

C.羊肉切丁后过油,直到表面出现酥脆褐色;

D.拌炒洋葱丁、碎花生、香菇,然后简单调味后加水放入鸡汤块;

E.小火拌煮后,加入过好油的羊肉块,接着用芭蕉叶把上述食材包成荷包状,蒸两小时后即可搭配Kalo开吃。

异国的流亡生活,却也让晚年的阿敏非常怀念「乌干达的家乡菜」。因此每周出现在吉达国际机场,等待「老家食品货柜」的清关取件,也成为阿敏流亡人生的固定习惯之一。 图/flickr@mojograf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