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空拍机纳入民航法管理:玩家分两类、400呎要注意
▲▼未来空拍机在400公呎以下一般区域飞行,将由该地方政府管制。(图/资料照)
空拍机风潮盛行,但意外频传,引发相关安全与管理的争议不断,例如,之前有空拍机直接撞上101大楼,最后被航警局裁罚新台币30万元;另外,在民权东路六段也曾发现有空拍机进行空拍,由于当地邻近机场,事发后也引起警方高度关切并着手调查。
根据统计,民航局针对查证属实的违规案件,半年来虽然陆续开罚10件,但类似案例与投诉仍层出不穷,因此行政院最后决定出面强制管理。近日并召集交通部、地方政府、业者会商,决定在民航法中增订「遥控无人机专章」,明确规范中央地方的管辖分工、规范罚则,规定无人机未来在高度400呎以下飞行,将由地方政府管制、取缔。
由于过去曾修订《民用航空法》修正草案,将部分管理责任交由地方政府,但地方政府反应不懂如何管理、无从管理,草案停滞。经过去年立委选举后,草案逾期不审。随着无人机样态种类增多,民航局决议汲取国际管理无人机的趋势规范,重新订立无人机专章版本。全案目前正于行政院审议当中,由政务委员张景森负责督导,并有意列为优先处理法案。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法令管理较为薄弱的「一般区域」,未来中央民航局将订定规范标准、执法罚则,而地方政府则负责公告所辖区域内,哪些地方可以玩、不能玩,特别是在高度400呎以下,将由地方政府管理,连带取缔也由县市政府负责,未来并朝向整合地理定位的APP方式,方便玩家定位。
另外,在玩家管理方面也将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为休闲娱乐类型玩家,且空拍机只要250公克以上,就必须考取操作证并登记,并只能在白天飞行,飞的高度必须在400呎以下、视距内范围,更不得飞越人群上空,只能飞行于县市政府公告可飞行区域。空拍机不能投掷或喷洒任何物件、装载危险物品,操作人不得在同一时间控制二台以上空拍机。
第二种为基于研究公务或是收钱盈利的空拍行为,比如空拍婚纱、广告、路线勘查等,可以在夜间和400呎以上拍摄,同时能够飞过市区上空;但营利单位必须事先跟民航局登记,并拥有自我管理程序,包括报告飞行路线、告知几台空拍机、几位有考取操作证的操作手等,再由民航局进行审核。
不过,民用航空局标准组组长林俊良在受访时也指出,目前专章遇到的瓶颈,包括各地方政府不知该选择用正面表列(规定哪些地方可以空拍)或负面表列(哪些地方不能空拍)来规范范围,「如果用正面表列,列出该县有10个地方可以空拍,但是一个农民在自己的农地上玩空拍,却被告知该农地不在正面表列里,这将会是困难之处。」
同样在专章中遇到的争议,还包括农业用途的「农喷」规范。林俊良表示,农民农喷确实有需要,但如果都开放个人农喷,在人力无法管到全台农民的情况下,恐会造成管理上的漏洞,对环境造成不可预知的破坏,因此打算要求农民以加入「农政单位」方式,比如农会、委托民间公司业者来进行农喷,以符合第二种玩家的规定。
▲ 违法使用空拍机目前拟定的罚则。(表/民航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