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有钱没钱,基因决定?IT’S ALL ABOUT GENE?

图、文/《ELLE》国际中文版杂志鼻子长歪了,可以动动刀微整型,但是遗传了一颗不善理财的脑袋怎么办?在为自己的脑袋整型之前,先从了解自己的理财基因开始吧!Alice刚生了一个小北鼻,比巴掌还小的一张脸,有Alice的眼睛、老公的嘴巴。而妈妈的好奇心就像潘朵拉宝盒,一打开就没完没了!Alice忍不住上网Google,发现小孩不只会复制父母的五官,将来还有可能遗传妈妈的智力、爸爸的性格,但是Alice突然一惊,紧张兮兮地说万一孩子跟我们一样不会理财怎么办啊?虽说妈妈本来就是个容易小题大作的动物,但是Alice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跟老公,是那种一提到「钱」就眼神放空的惊世夫妻,双方的爸妈,也都是把赚来的钱存到枕头底下的传统父母,而夫妻俩更是直到有了小孩之后,才把理财这两个字放入自己的人生辞典。Alice在《华尔街日报》上看到的一篇文章,让她不得不相信,理财与遗传,好像真有那么一点关系。是理财天才,还是天生衰蛋?在这篇报导研究中,三名来自上海、美国的经济学家,考察了瑞典35,000名双胞胎的基因构成和投资组合,发现基因不但能影响投资者的心理素质,以及双胞胎们承受痛苦的指数,经济学家们更利用遗传密码差异,解释了为什么有人喜欢便宜的价值股,有人就是喜欢波动猛烈的成长股。而写下《为什么投资就是不理性?》的美国心里学家麦可薛默则是为了要了解理财能力是否天生,爬进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行为经济学实验室的磁阵造影机器磁管中,挤在这让人产生幽闭恐惧症的狭小空间里,从这机器看到接受脑部检验者的脑部活动。麦可薛默发现到,当人类在风险中作决定时,随着获利可能性增加,中脑边缘、中脑皮层、多巴胺的脑部地区活动也会增加,而随着亏损,这些对报酬敏感的区域活动则会减少。除此之外,当人们做出高风险投资时,快乐中枢会形成宛如古柯碱和性高潮那种兴奋状态;而作出安全投资的时候,处理负面情感前脑岛则会变得很活跃,它抑制了我们作出高风险决定。这些效应可能是由神经化学的差异造成,而这差异又可能是由遗传所造成。换句话说,有些人可能因为遗传,天生就能够承担高风险,进而转变呈现实生活中或好或坏的理财能力。这么说来,似乎基因决定了人们的「钱途」。耐心、冒险、面对波动时的沈着冷静、面对诱惑时的不为所动,这些与理财投资相关的人格特质,都与遗传基因有关。然而这是否意味着:有的人生来就是投资好手,有的人就是屡屡赔钱的天生衰蛋?如果人们的基因导致对数字无感、对投资没有耐心,那是否就注定一辈子存不了钱?提升财商指数先别这么早放弃,因为研究同时也发现,这些受试者中,原始基因和最终行为之间,始终存在着反差,人的心理性格差异,大约有40%是遗传因素造成,另30%和家庭环境有关,剩下的30%差异,才是不同环境加上评量误差所造成。人们每个人的内心,天性和后天教育之间永远在相互较量。尤其在恐慌时刻,环境压力可能会促使基因决定的内在倾向暴露出来,导致比如在股市上追高杀低、判断错误。但是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例如经历、教育和训练养成的理财习惯,也会促使大脑产生反射,控制非理性情感,这就是后天可培养的财商指数。调整理财体质了解大脑的运作模式,或者可以帮助人们在作出理财决定时,更能战胜自己的天性。 保守型基因:前脑岛会为人们做出了厌恶高风险投资的决定。这样厌恶亏损的天性,导致有些人倾向安全投资,只储蓄不理财,或是股票愈赔钱,愈舍不得卖(除非赚到的金额至少是可能亏损的两倍)。这类的理财体质乍看不算太糟,但这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是,当人们辛苦存下的财富是否确实、稳定地增长?在存款进入负利率的时代,若不积极理财,存越多钱损失越大。这时就需要培养对于钱的企图心胆识。《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的作者分享的致富守则应该谨记在心:「如果你的目标是过得舒服就好,你就很可能永远也不会有钱;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赚大钱,那么你最后很可能会舒服得不得了。」 享乐型基因:在不同物种的享乐研究中,精神学家发现,像是老鼠和鸽子这种小脑袋动物,延后享乐的时间极短,狗的时间略长一点,灵长类延后享乐的时间则更长。延后享乐,需要有理性认知以克服情感冲动,要这样做,脑子则需要发展出很多皮质。而研究显示,因为中风车祸、手术导致脑部前额叶皮质受伤的病人,通常会导致冲动,没有能力为将来计划。就像许多年轻月光族,也许是前额叶皮质尚未发展成熟,因此经常用「反正是自己赚的钱」、「就当作是犒赏自己」做为花钱的理由。面对这种问题,一定要先把储蓄和投资的部份保留下来,强迫自己至少留下薪资的10%至15%,剩下部分再进行支出的分配。执行力自律能力对于享乐型基因的人是最重要的。当觉得偶尔超支一下又何妨,最后常常就演变成支出失控。如果自己的大脑没办法引导出自律,可能就需要一本理财帐本,帮助厘清花费状况。 小确幸基因:试着想像一下:别人月入5万,自己赚10万;与别人月入30万,自己赚20万,妳想要哪一种?令人惊讶的是,大部分的人都宁可赚少一点,也要在帐面上看起来比别人多!这是由经济学家索尼克海门威调查哈佛大学学生与教职员后所发现关于幸福感特性。这也想起美国作家孟肯有一句名言:「富有是什么?就是比你妹夫每年多赚一百块钱!」大脑中有「需要」和「喜欢」的系统,而「喜欢」永远比「需要」能提供更多纯粹欢乐的东西。但这样追求短暂欢愉的特性,会让自己像踩上快乐水车一样,不管怎么赚,财富始终停留在原来水平。把握当下的小确幸,对生活或许是一种加分,但对理财而言,可能就是减分。未来通货膨胀有可能将这些生活中累积的小幸福,一点一滴地吞噬。多数的人总对一年内的计划(比如出国旅行)抱有过高的期待,却小看自己在10年后能到达的成就。避免被小确幸迷惑的方法,就是让自己有一点点不快乐。在合理范围内放大自己的长期目标,强迫自己作适度的资产配置,才是让自己养成财富体质最的重要方式。想知道更多流行资讯,请上www.elle.com.tw 延伸阅读 >> 环保也能赚钱!现代人必学绿色理财法 >> 从年轻时累积本钱!你应该了解的17个金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