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出口美国零关税!国际大牌争相进驻衣索比亚…工人月薪仅800

▲德国经济合作发展部长穆勒(Gerd Mueller)与模特儿麦尔(Barbara Meier)前往工厂访视。(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记者张方瑀/综合报导

位在非洲东部的衣索比亚人口数约1亿,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内陆国家,近年来在基础建设扩建、建立产业园区与签署贸易协定之下,衣索比亚成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纺织出口国,过去几年,H&M、Calvin Klein等国际大牌皆在该国设厂,当地政府甚至计划将服装出口总额从目前的1亿4500亿美元提高到每年300亿美元。讽刺的是,衣国工人平均薪资为26美元(约台币804元),为全球垫底,该地年轻人生活都有问题。

根据纽约大学斯坦恩商业人权中心(NYU Stern Center for Business and Human Rights)的报告显示,尽管服装市场持续增长,衣索比亚服装厂工人的平均工资却是世界上最低的,相较于南非每月244美元(约台币7552元)、肯亚每月207美元(约台币6407元)。该报告作者巴雷特(Paul Barrett)指出,衣国政府一开始的政策即是透过低廉的工资,吸引外国投资者进驻。

▲衣索比亚的中国工厂正在生产球鞋。(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衣索比亚政府2017年6月在南部城市阿瓦萨(Hawassa)建立产业园区,该园区有包括纺织、农产品加工业在内公司设厂,拥有2万5000名生产服装的工人。巴雷特怒批,「政府犯下的错误是向供应商买家保证,衣索比亚的工人会满意地接受这个极低的基本工资。」衣索比亚的工人向他表示,政府派往乡村的就业服务人员承诺的月薪远超过26美元。

产业园区附近的住房,每月租金平均为52美元,一般工人的月薪完全无法负担,一名女姓工人表示,她和另外3名女性一起合租,4个人都睡在地板上的薄床垫,下雨时,水还会渗进客厅。有时薪水也只够让他们一天吃一餐,2017年10月的一项调查也指出,「员工每天走路上班,来回至少要3个小时,常常因饥饿而在工作时昏倒。」

成衣工厂内有许多女性员工。(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美国总统柯林顿(Bill Clinton)于2000年签署「非洲成长暨机会法案」(AGOA),让多数非洲国家在2025年前,享有出口纺织品等特定商品到美国的免税优待,因此这样的零关税制度,让许多成衣大厂不辞千里到非洲设厂。许多来自农村的年轻人都开始迁往城市工作,但却没有足够的培训,让他们了解自身应有的权益。但是对工资的失望,加上生活因素,导致员工对工厂产生疏离感,工作也缺乏效率

阿瓦萨产业园区在2017年至2018年间,整体员工流失率徘徊在100%左右,这意味着,平均每12个月就有一家工厂更换全部员工,一些工厂持续以15%的效率运作着。与其说衣索比亚充满血汗工厂,不如说这是个「非常符合逻辑」鼓励巨富企业寻找极廉价劳工循环,全球投资并没有替衣索比亚人带来繁荣,更有可能让衣索比亚成为「永久的」廉价劳动力市场。

Ethiopia's garment workers make clothes for some of the world's largest clothing brands but get paid the lowest https://t.co/n2B6Dd1s8h pic.twitter.com/2ASo9PdKG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