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太多 无用素养题学生雾煞煞

第二类无用素养情境铺陈太详细,「雨水扑满」题落落长。(摘自国家教育研究院网站

妈妈看着小学三年级女儿数学考卷,忍不住翻白眼:「什么素养题?就是一般的应用题嘛!」学测本周登场,108课纲相当强调的素养题,料将成为焦点坊间考卷往往误以为加个「小明一家四口去郊游」之类的情境就叫素养题。国家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吴正整理出3大类数学「无用素养题」,分别是刻意将解题资讯藏在长文里、情境铺陈太详细、提供过多与解题不相干资讯等。吴正新认为,这几类「似是而非」的素养题不但无助于测验,还徒增学生解题负荷

第一类无用素养题,是「刻意将解题资讯藏在长文里」。例如有小学三年级数学题背景疫情期间戴口罩,解题资讯(口罩的长和宽)被夹带在超过300字的题干说明中,一旦学童阅读撷取、检索能力不足,或耐心不足,就不易答对,这样的设计反而混淆评量目的

然而要如何修正呢?吴正新表示,如果是要评量「学科知识」,例如计算面积,可以直接问「口罩长18公分、宽10公分,面积多少?」如果想变成素养题,那整道题目都要改,因为目前的问题设计无法引导出学生的高阶思考能力。

第二类无用素养题,则是「情境铺陈太详细」。例如有国小五年级数学题谈「雨水扑满」,原本330字的冗长题干宛如台湾地形气候概论,完全无助于解题。吴正新删到只留下「雨水扑满」的概念,但仍看得懂,又加入「全校师生每天用雨水冲厕所是否足够」的情境,这样才符合素养题要求「生活情境」、「解决问题」等定义

第三类无用素养题,是「提供过多与解题不相干资讯」。例如试题明明是要考生计算「微米(10的负6次方公尺)」,却用了200字谈毫不相干的悬浮微粒

吴正新认为,好题目必须引导学生理解情境、带出问题,再利用不同类型或层次的子题评量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带入情境不一定要长篇大论,可以保留重要说明、删除不必要资讯、精简文句、提供图形表格以减少文字量,或重新整理编排资讯(部分资讯放题干,部分资讯放子题)等,都可有效减低试题的阅读负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