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信任与善意 能激发出「超乎预期的表现」
▲信任和善意会激发我们超越工作要求、激发你额外加把劲,以求卓越和创新。(图/达志/示意图,下同)
作者: 丹‧艾瑞利译者: 刘复苓摘自:天下杂志出版《动机背后的隐藏逻辑》
●精选书摘
假设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分成两个层面:「可数」层面包含具体、界定清楚、容易衡量的工作(制造的大头针、创造的晶片、卖掉的小饰品等等),而「不可数」层面则界定不清、不易衡量(改良流程、帮助别人、想出绝妙构想等等)。
当然,有些工作比其他工作更偏向可数。
当组织想要创造报酬计划时,常会犯的第一个错误,是过分强调可数层面,就像那些大头针工厂理论追随者一样。主管依照在路灯下找钥匙的原则,将工作分解成容易衡量的大小。因此,他们过度强调这些分工,无暇顾及不可数层面。
主管常犯的第二个错误是,将不可数层面视为可数。
事实上,将劳力分割成简单可数的大小,往往会错失动机的核心。试想,员工的表现是不是常常由写出多少报告计算,而不是报告内容的品质呢?
这间知名大学的教学要求是根据一个评分系统。教授们必须教满112点,而点数的计算包括上课的时间、修课的学生人数、学生的研究时数和整体课程份量等等。
事实上,我知道如何玩弄这个系统,让自己专注在研究上。我一年只需要教一个大型班级,共有十二次每次三小时的课程(是的,一年只有三十六小时的课)。
可悲的是,我其实很喜欢教学,不少学生也喜欢我的课。问题是,这套评量系统让我一心只想将教学时数降到最低,找出如何少上一点课的方法。
这套创新系统的设计者如此设计评量系统(毋庸置疑是出于好意),反而驱赶了不可数层面中最重要的元素:基本信任和善意。
从最早的生长发展阶段,我们就发现若释出信任与善意给父母与他人,便能得到
相同回报。我们笑、他们也笑;我们请他们吃手上泡烂的动物饼干,他们就会给我们一个更脆的动物饼干。长大后,我们用信用卡买东西,银行向我们释出善意,我们用准时还钱做为回报。这种互惠关系是健全社会的基础。
信任与善意的交换,是人类动机中固有的重要部分。回想信任在你人生扮演的角色,你就会发现它常常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互动中。
我们信任和我们工作的人不会偷东西,并尊重隐私;餐厅员工会认真确保我们吃的食物健康、没有腐坏。我们信任雇用的保母会好好照顾我们的小孩;我们信任邻居不会偷走我们的信件、闯入我们屋内或杀掉家里的狗。没有信任的社会便不是社会,只是一直防着别人的一群人。
信任和善意还激发我们超越标准工作要求,以求卓越和创新。(如果你喜欢做菜,不妨用烹饪思考善意:特别的香料能让一盘普通的菜肴变得突出、美味又有意义。)
花几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你的工作,你可能就会想出很多方式,能透过信任与善意影响你想超前进度的欲望。想想看,你是不是常甘愿在办公室加班、放假回复电子邮件、帮同事做和你工作无关的专案,或在周末思考工作问题。
不幸的是,也有很多方式会扼杀信任和善意。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直接按绩效付钱。例如,你为我工作,我请你下周加班三个晚上,让专案进度赶在期限内完成,为此你将无法见到家人,而且需要一直补充咖啡因。为了表达我的感激,我提供两种报酬,让你二选一。
第一个选择,我告诉你,你的额外努力对我意义重大。我给你温暖真诚地拥抱,并邀请你和你的家人共进晚餐。第二个选择,我算出了你对公司盈余的边际贡献,总共是27800美元,因此,我会给你这笔金额的5%做为奖金(1390美元)。
哪一种选项最可能让你把对公司和对我的善意放到最大,不只是当天,而是持续下去?哪一种选项能激发你额外加把劲,在下个截止日以前完成工作呢?
若根据英特尔公司赞美组的表现,以及其他社会规范方面的实验结果,我的感谢、拥抱和家族聚餐,能彻底扭转你对于目前和未来全心投入的感觉。
然而,奖金则可能会把原来不可数的东西(你的承诺)加至数字价值。你也许觉得现金不错,但下一次我请你帮我赶工的时候,你很可能会先问「多少钱?」
★本文经天下杂志授权,摘自《动机背后的隐藏逻辑》
★超人气TED演讲影片点阅破500万次
★《纽约杂志》、《富比士》、《财富》、《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Kirkus Review好评推荐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