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南台别院陶艺展 许清全天目创作陶登场

台南陶艺许清全,在佛光美术馆台南馆举办「自在‧流形-许清全天目创作陶」陶艺个展。(图/记者林悦翻摄,下同)

记者林悦/台南报导

台南陶艺家许清全11月2日起至12月15日,在佛光缘美术馆台南馆举办「自在‧流形-许清全天目创作陶」陶艺个展,当中展出他累积30年经验所创作的71件天目釉陶瓷作品,包括他前两年获得海峡工艺精品奖金奖和最佳技艺奖的「圆融」、「苍穹」、「汇聚」3件得奖作品。

在2日的开幕仪式上,佛光缘美术馆台南馆馆长满舟法师表示,陶艺家许清全老师因为「从小接触泥土的美好回忆,靠创作手拉坯找回儿时感动。」许老师把艺术生活化,也把生活艺术化,每一件艺术作品,如同在述说着一个又一个生命故事般的亲切动人。感动是最美的世界,星云大师曾说:「感动就是佛心,感动就是佛性,感动是不可少的修行。一个人每天要常常感动,对于别人所做,要能欢喜感动,自己所做。也要能令人感动。」

许清全开展表示,这是他第1次在非官方的民间场地展览,很高兴能有这样的优良展览场地。他表示过去尝试过各种釉药的创作,但天目釉的黝黑沉静最符合他的个性。这许多年来很庆幸遇到许多贵人朋友相助,最大的贵人是他的妻子,感谢她一路无怨无悔的相伴扶持。

许清全生于台南六甲原本从事室内装潢业。30岁那年1次参访莺歌陶瓷业,大受陶瓷艺品所感动启发,不久便决定开始在工作之余自学陶艺。由于出身农家,对泥土并不陌生,自习拉坯制陶多年,竟也无师自通。他于2000年成立禧陶工作坊,逐渐将生活重心转移至陶瓷创作。2007年以一件天目釉作品首度参加台南县美展竞赛,即获得入选,心里大受鼓舞,自此就专注于天目釉创作,其后多次参与各项美展竞赛,屡获佳绩

现年60岁的许清全,于前年参加2017第5届海峡工艺精品奖,以「苍穹」获得陶瓷类金奖,并以「汇聚」获得不分类最佳技艺奖。又于去年参加2018第6届竞赛,以「圆融」再度获得陶瓷类金奖,他也是去年10位陶瓷类金奖得主中唯一台湾人

海峡工艺精品奖原本名称为中华工艺精品奖,由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台湾工艺之家协会联合主办,是目前两岸工艺界主办单位层级最高、最广受瞩目的竞赛奖项。其中参赛分为陶瓷类、木竹雕类、玉石类、综合类等四组。奖项计有金奖、银奖铜奖、最佳传承奖、最佳技艺奖、最佳创意奖,各依评选规则取若干名给奖。

「天目」这个名称源自中国,但用在陶瓷器上是古代日本人开始。中国宋代时期有许多日本留学僧在浙江天目山佛教名刹昭明寺和禅源寺学习佛法,相传他们学成归国时,带回许多包括建窑建盏吉州窑的黑釉瓷在内的大批精致茶碗。当时大受日本上流社会赞赏,日本僧人就统称这些从天目山携回的茶碗为「天目」。其后历经时代演变,于19世纪日本茶道界将束口深腹高圈足、类似漏斗型的茶碗称作「天目」。20世纪后半期的日本陶瓷界开始将黑釉陶瓷称作「天目」,并特别赞赏青瓷和天目所反映的幽玄精神特质

许清全说,天目黑釉陶瓷由于使用含铁量高的黑色釉药,在窑烧时对温度湿度十分敏感,失败率极高。他说即使是现在,他遇到难度较高的创作,也还是只有约10分之1的成功率。但也因为釉药的敏感特性,使得天目黑釉陶瓷烧制成功后的颜色细节呈现千变万化,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这也是天目特别迷人之处。日本人细分天目的色泽图纹变化有许多特有名称,例如曜变、油滴兔毫木叶玳瑁、鹧鸪等等。这次的展览也可以看到一些不同类型天目的创作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