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南台别院讲谈心识 北艺大教授许皓宜主讲

佛光山南台别院安乐富有系列讲座,邀请佛光山人间大学总部主任妙旭法师,与咨商心理师、台北艺术大学教授许皓宜主讲。(图/南台别院提供)

记者林悦南市报导

佛光山南台别院安乐富有系列讲座,于8日晚间办理第8场,主题佛教心性,邀请佛光山人间大学总部主任妙旭法师,与咨商心理师、台北艺术大学教授许皓宜主讲,和博学优雅的主持人陈丽妍以「明心见性 战胜自己」为主题,展开一场宗教与科学心理学层面的对谈

南台别院住持满舟法师开场即指出,佛教认为人类问题烦恼根本源头在于心,所以主张从心田开发从心出发,将贪嗔痴的心改为真善美三好的心,教导众生如何用心安心找心,在多元的社会随着文明的变迁要如何真诚面对和自我醒悟,并祝福大家心如净莲

主持人陈丽妍讲述明白自己的心及了解自己的个性,是很重要的事,若有情绪黑洞大部分是自己不能饶恕自己,须如何调整安顿我们的心性,需有明师专家指导。

妙旭法师,以唯识学在是一切为心所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识学是一部心的使用说明书,心可以分为八识有不同作用,前五识为眼耳鼻舌身,往内至第六识为意识是分别会分辨好或坏,进而至第七识为末那识,是我执有一个实实在在不容侵犯的我,会以我认为或我觉得来显现,更深层的第八识为阿赖耶识是「仓库」,会每天开门但不会关门,在于储存好或坏的种子,第六识的分别是最忙的当总指挥,须分别管理前五识眼耳鼻舌身产生讯息,还有第七识的末那识是最无感觉,但是会无时无刻提醒自己呼吸的本能,还有第八识是随时运作好与坏的种子等待因缘成熟,就会有好与坏的结果,就是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所以心的八识是无时无刻运作相关联。

妙旭法师提及为何出家,并非因感情不平顺,而是在佛法找到生命答案,并在星云大师的教导在心灵上找到方向,透过唯识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产生的种子也会不一样,每个人看事物的角度想法会不同须互相包容,用感同身受形容是无法百分之百的相同,行三好-六根清净-我是佛-自净其意净念相续-转识成智,常行三好口说好话、身做好事、心存好心,时时告诉自己我是佛,从自己出发检查自己内心且在大众中检查,由人我相处做义工社教课程学习可以让自己的心更好,最后以星云大师的不明本心学佛无益,期许与会大众心亮了一切光明。

许皓宜教授以一般大众遇到精神状况,会找人收惊喝符水来处理,心理学讲求科学实证,现在的心理学还有更深层次的灵性心理学,不是所有心理疾病都可以找出原因,以弗洛依德的心理学用冰山一角的图像,分为意识及潜意识,人的最基层需求是生理再进而安全至爱,甚至会做到自我实现,再以荣格心理学谈到个人潜意识是人的欲望和业力,集体潜意识是家族或团体的共业,所以人与人之间和万物之间都有潜意识和共通的本质。

许皓宜教授说自己曾因不快乐,遂转换所学改研读心理学,以星云大师开示的觉察有自觉和他觉,自觉是自我察觉和觉察别人,而且整体大于部份之合是身心整合,当自己静心倾听别人的声音且在凡事在自己身上找答案,心灵分为无意识、表层和潜意识,在我们的脑袋背后心灵之潜意识与个人经验有关,在星云大师全集内有孝顺父母章节,我们孝顺父母也是修行,孝顺不是表面而是体会父母的心意,当身为母亲用爱感受来教养女儿才知道父母恩,经由星云大师的法语体会自己和他人不再有怨恨和负面,著作的情绪阴影内容是用56个主题去贴近心灵,将挫折当作是生命中的贵人,最后以修行不是修智慧,修行是修烦恼,情绪阴影是一种向左走向右走的概念,当情绪平稳时,我们的思绪和行动也是如此清晰,要试着拨开云雾不被情绪阴影笼罩困住,将心灵的尘埃拿掉,智慧就在自己的内心。

人间佛教读书会带领人李德全讲师,和现场大众互动,彼此分享整理总结精彩的讲座内容,让大家的印象更深刻。陈顺章理事长分享我们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是过去世的因缘,修行不是修现在也是在修未来可以有好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