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通膨危機/解所得困境 不能只靠津貼、福利

高龄通膨率虽然不是经济学的专有名词,但却真实影响每个老人家庭。 图/联合报系资料照

高龄通膨率虽然不是经济学的专有名词,但却真实影响每个老人家庭。一般说来,老年人的消费型态、采购模式与年轻人不同,他们或许想要简约过日子,也能接受购买更为平价的物品,但是在老化过程中,健康照护支出往往成为大宗,一旦物价涨幅过快,很多「吃老本」的老人家,会立刻吃不消。

台湾大学社会系退休教授薛承泰直言,退休金领的少,老年生活就容易落入贫穷,尤其又有通膨因素侵蚀退休金。根据他的长期观察,无论是以家户或以人为单位,台湾整体贫穷率虽比「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国家低,但是他估算台湾老人的贫穷率,却是高于OECD国家 。

为什么会这样?答案是:所得不够高。

一般贫穷率计算跟所得有关,通常采相对贫穷概念,亦即贫穷线是相对于全国可支配所得。OECD是采50%为贫穷线,老年贫穷率为收入低于此一贫穷门槛的老人比率。

OECD主要国家老年贫穷率 国内老人福利津贴

穷到剩房子… 易被漏接的族群

我国政府单位目前并无公布老年贫穷率数据,唯根据主计总处家庭收支调查显示,2022年经济户长是65岁以上的老人家庭,近225万户,全年平均可支配所得68.4万元。五等分位组中的第一分位组,有114万户,全年可支配所得仅35.1万元,消费支出却达38万,显示近半数老人家庭入不敷出。

薛承泰指出,老人所得以退休金为主,在台湾,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就是劳保老年给付,「以CP值来看,劳保是划算的,虽然拿的少,但是当初缴的也很少,」不过,要应付退休生活,老人只拿到这样的钱,生活是有疑虑的,尤其要面对虎视眈眈的通膨。

他也点出,很多台湾老人拥有房产,有了财产,政府对贫穷的认定,就会跟只看所得不一样。好比政府的不少老人生活津贴,就设有排富条款,很多「穷到只有房子却变不出现金」的老人家,就容易被漏接。

中央大学台经中心执行长吴大任则建议,新政府应考虑让退休金能与高龄家庭CPI连动,虽然这可能影响年轻人缴费,但是个值得努力的方向,能有效维持退休者的实质所得。

对抗高龄通膨,该注意什么

高龄家庭CPI 应增加发布频率

他也建议,主计总处应增加高龄家庭CPI发布的频率,「至少改为半年公布一次,一季一次更好」。像最近的挂号费调涨,对看病频率相对高的高龄家庭冲击,一定比一般家庭大,但大到多少,需要主计总处快速回馈。

另外,对美国联准会(Fed)来说,「个人消费支出」(PCE)的变化是决策重要参考指标,吴大任说,这项调查能弥补CPI权重两年不变的缺陷,主计总处也许可以试着编制。如此一来,电价上涨会不会排挤家庭其他消费?挂号费上涨怎么影响高龄家庭消费?能比较快有答案。

东吴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刘维公也指出 ,目前政府针对老年人有一些供餐、免费公车的作法,但如果通膨持续,这些做法会渐渐失灵。

他建议,政府应当从「基本收入」的观点,来看待每一笔发出去的移转性支付,「高龄化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面临的挑战,不要只把它简化为社会福利课题,只想用补助的概念去做。」

他认为,当政府月退、津贴被当成人民的「基本收入」,政府此后推出任何涉及相关给付的变革时,就必须「刀刀斟酌」。

国内老人福利津贴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