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路321巷头像 研究证实为原大正公园儿玉像残件
▲台南市北区公园路321巷于建筑物地板下方所发现之石质头像,透过科学检测纪录,证实该头像确为儿玉源太郎石质全身立像之残余结构。(图/市府提供)
去年12月于台南市北区公园路321巷,由进驻单位于建筑物地板下方所发现之石质头像,台南市文资处透过科学检测纪录,证实该头像确为1907年立于原台南大正公园(今民生绿园)的儿玉源太郎石质全身立像之残余结构。
台南市文化资产管理处,委托台南艺术大学邵庆旺助理教授、卢泰康教授研究团队进行的疑似儿玉头像检测维护及调查研究,南艺大团队透过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等科学检视纪录,进行头像面貌比例分析、体质等比率量测与套叠,结果显示本件石质头像与儿玉源太郎历史影像、国立台湾博物馆典藏之儿玉源太郎铜像之间,具有直接关联性。
另经成分分析结果则显示出,本件石质头像材质并非「大理石」,推测应为雪花石膏材质,团队建议后续保存清洁阶段,深入进行成分分析交叉比对。研究报告指出,本件儿玉总督头像在细节上,因当时义大利工匠远在欧洲,仅能依照有限照片进行制作,虽在军帽形制的细节上,不如国立台湾博物馆收藏的儿玉铜像精准,例如石像的星章、直章、横章等,并无法精准反映其军衔位阶,惟本研究也针对该头像进行完整的文物形态分析与史料考证,确认该头像应为1907年于台南所立的儿玉源太郎石质全身立像之残余结构。
市府指出,儿玉源太郎是台湾日治时期第4任武官总督,于1898年至1906年在任,曾参与甲午战争、于日俄战争中领军,并曾资助孙中山于惠州起义;他与台湾总督府民政长官后藤新平,共同治理殖民地台湾的时期,史称「儿玉后藤时代」。
儿玉全身像所立的大正公园前名即为儿玉公园,建于1911年,晚于纪念儿玉寿像落成的1907年;战后大正公园改成民生绿园,1998年228当天再由前市长张灿鍙宣布更名「汤德章纪念公园」,以纪念于事件中殉难的汤德章律师。
文化局指出,研究报告出炉后,后续文资处拟将3D扫描档等数位资料,辅以儿玉源太郎立像的历史背景与时代脉络等资料,公开上网供民众参阅,未来也不排除进行展示或复制文物俾供教育推广运用。惟为尊重历史演进过程及市民多元记忆,市府并不考虑将头像外的全身立像重制,或置回汤德章纪念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