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顏色越深越有效?恐傷皮膚!中醫授刮痧「5要點」刮到「出痧」即可!

刮痧要善用刮痧板、陶瓷汤匙等工具,千万不要用铁汤匙、钱币,容易破皮受伤。 图/123RF

• 刮痧可刺激血液循环,改善身体散热

• 控制力道,避免破坏皮肤表面微血管

• 选择多肉部位,不会伤到骨骼和关节

炎炎夏日,高温让人容易出现烦躁、昏沉、胸闷、头痛、恶心等症状,若不及时降温,可能有热衰竭、中暑危险。若有上述症状时,不妨可以刮痧减轻症状,应善用器具刮拭肩颈、背部,由上而下轻轻刮出「痧点」,当出现红紫色瘀点,代表血液循环获得改善。

并非颜色愈深愈好 小心伤到微血管

刮痧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对皮肤进行刮擦,可刺激血液循环,进而改善身体的散热效率。不过,民众常有迷思,以为刮痧出现红红紫紫、甚至黑色的瘀斑才有效果?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中医科主治医师林舜谷说,刮痧出现类似瘀血斑点,是血液从微血管流出并浸润到周围组织的现象,只要刮出微红色或淡紫色的「出痧」即可。

很多人以为黑紫色的痧点代表排出毒素、经络有瘀滞,常导致下手过重,其实刮得又黑又紫反而伤害皮肤,造成皮肉损伤疼痛。林舜谷强调,刮痧一定要适度,施力过猛或追求大量的出痧,会破坏皮肤表面的微血管,当血液在皮肤表面凝固,形成血块阻碍血液的流动,会使散热效率变差。

刮痧要善用刮痧板、陶瓷汤匙等工具,千万不要用铁汤匙、钱币,容易破皮受伤;刮痧前可涂些乳液、婴儿油,减少摩擦力。

刮痧注意事项。 图/联合报提供

选对位置下手 肌肉丰厚部位循环佳

刮痧也要选对位置,才不会伤到骨骼和关节。林舜谷说,肩颈、背部、手臂、下肢等是肌肉丰厚部位,血液循环较旺盛,适合刮痧,包括背部的阔背肌和斜方肌、手臂的三角肌和二头肌、脚部的股二头肌与阔筋膜张肌等。

适合刮痧的肌肉部位

阔背肌:

背部最大的肌肉群,起始于下背的脊柱和骨盆区,延伸至上方并附着在上臂骨的下部。

斜方肌:

分上斜方肌、中斜方肌和下斜方肌,肌群位于背部上方,从颈部下方延伸至肩膀,主要参与肩膀和颈部的动作。

三角肌:

位于肩膀,肌肉的基底附着在肩膀骨上,顶端附着在上臂骨上,负责手臂举高和外展的动作。

二头肌:

位于上臂的前侧,从肩部延伸到肘部,当手臂弯曲、弯举时,主要就是二头肌在运作。

股二头肌:

位于大腿的后侧,由臀部延伸至膝盖后面,蹲下和站立时主要使用的肌肉之一。

阔筋膜张肌:

位于大腿的外侧,从大腿外侧延伸到脚踝外侧;当移动脚踝或足部时,主要就是阔筋膜张肌在活动。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中医科主治医师林舜谷。 图/WaCare远距健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