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鉴谈》行政院败选检讨「听不见人民的声音」
行政院针对2018年地方选举败选,提出「听见人民的声音」检讨报告。报告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人民最期待政府做什么;第二,政府过去两年多的施政,是否符合人民最急迫的需要;第三,接下来政府该怎么做。遗憾的是,过去两年多来,民进党政府施政不得人心、引发民怨的根本原因,系民进党意识形态作祟,包括两大神主牌「台独」及「反核」,以及从党外时期即鼓吹的「反国民党」、「不信任军公教」等意识形态。
民进党政府完全执政两年多来,已经没有什么事情是无法做到;只是民进党政府倾全力做的事情,却深受上述意识形态箝制。譬如因为主张台独,故在两岸政策的施行上,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并采取与中国大陆对抗的作为,让原本已建立运作的两岸官方沟通管道中断,海基、海协及其他小两会的沟通管道也全部中断,大陆专业人士来台也卡东卡西,最后连大陆观光客人数都大幅锐减。此外,原本已畅顺的农渔产品外销中国大陆模式,也因两岸关系生变,农渔产品也卖不出去,最终导致农渔产品产销失衡、价格崩跌。
再者,因为民进党反核,在能源政策上,硬是将核能发电的选项剔除,但缺口的电力,短时间并无法用再生能源或绿色能源来补足,只能采取拉高火力及天然气发电的比例,造成的却是空气污染的后遗症。2025年非核家园是朝野的共识、国人的期盼,但是国、民两党政府在落实此目标的作法及步骤上却有很大差异。民进党因为反核意识形态,采取立即停止核能发电的作法;国民党则主张以核减碳养绿,逐步降低核能发电比率。赖清德院长曾说:「台湾不会因为没有核能发电,电量就会缺少;核能发电的占比,由太阳能发电及风力发电来取代。」只是民众实际的感受却是,火力发电的占比越来越高造成空污问题,天然气发电的占比也越来越高得牺牲环境生态。这一切难道不是因为民进党的反核神主牌作祟,导致能源政策失衡。
包括蔡英文总统、赖清德院长等民进党政府高层人士,在过去两年多来,不断用「改革」二字来合理化所有争议作为;一例一休劳基法修法反复也说改革,大砍退休军公教人员年金也说改革,清算斗争在野党也说改革。虽然检讨报告中声称「改革作法引发重大争议及不满」,但经检视内容文字后却发现,民进党政府仍坚信上述这些改革是对的,并归咎民众不了解实质内容,并称受到假新闻的攻击引发负面效应。民进党这些改革,深受「反国民党」、「不信任军公教人员」等意识形态所箝制;但有利民进党巩固政权的司法官、劳工、农民等特定族群,却始终被排除在「改革」的范围之外。针对特定族群、有选择性的「改革」,算是哪门子的改革?
一般民众要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四个字「安居乐业」。要让民众达到安居乐业的目标,政府一方面要招商引资、振兴经济,提供民众充裕的就业机会,当工作机会充裕可供选择后,薪水自然会提升。当人民工作赚了钱,就能满足衣食住行育乐等各项开销,生活便能兼具品质与保障,年轻人就敢生育小孩,解决台湾少子化的国安问题。只是连民众这么卑微的期盼,民进党政府还是无法满足。蔡英文向人民说:「台湾经济目前处在过去20年来的最好状态。」赖清德也向人民说:「国内劳工平均薪资逼近5万元。」倘若真是如此,民进党在2018地方选举会惨败吗?
年轻人毕业后含着泪水过着「低薪长工时」的生活,导致年轻人不敢结婚,纵使结了婚也不敢生小孩;年轻人的微薄收入早已放弃买房梦想,现在连租屋都出现困难;中壮年一家之主每个月薪水不够支付家庭各项基本开销;老年人生活困顿,长照体系不健全,活得越久心就越慌。这些问题民进党政府难道都不知道吗?倘若知道,民进党政府有没有心想要解决;若有心解决,有没有编预算加以推动落实。行政院大力推动的「前瞻基础建设」特别预算,四年编了4千多亿,能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吗?行政院明年编列破2兆的岁出总预算能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如果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再加上民进党不改变意识形态治国,行政院就算再开几次检讨会议,甚至进行内阁总辞,恐怕还是不知道人民的失望与愤怒在哪,终究还是听不到人民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