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鉴谈》废除注音符号,可行吗?

立委叶宜津民进党台南市长初选政见发表中,主张废除注音符号,改用罗马拼音,以和国际接轨。此语一出,立刻有人反驳,是不是干脆连中文一起废掉算了?或许叶宜津的主张,背后有意识型态作祟,不过,废除注音符号的呼声早有所闻,而且平心而论,未必与意识型态有关

注音符号是民国初年为了推广白话文而制定的中文拼音系统,具有划时代意义。因为在此之前,读书人用的是所谓「反切」系统,亦即选用既有的两个汉字,分别取子音母音拼读,例如「得」是多则切,「东」是德红切。这种拼音的问题是,至少要懂一些汉字才能读,而且语音随着时代在变,古人的拼音现在读起来不见得正确,像「东」用德红来拼,会变成二声,已经不是现代汉语发音了。注音符号统一了发音,解决了反切系统不精确的问题。

遗憾的是,注音符号本身仍然不够精确,譬如ㄞ实为ㄚー,ㄠ为ㄚㄨ,这些特地制定的双母音不但多余,也可能误导学子的拼音观念。再者,注音符号系为国语量身订作,不适用各地方言,更难与世界接轨。尤其外国人华语,若放着现成的拉丁字母不用,专程学一套注音,又是为了学会就丢,实在不太划算。据说在台湾的华语教学,会同时提供老外两套拼音系统,而老外多半选择习惯的拉丁字母。有位精通中文的美国朋友说,他虽然知道有ㄅㄆㄇㄈ,但没有学,因为并不需要。

很多人反对废除注音符号,其中一个理由,是认为用注音符号发音比较准确,这是一种迷思。中国大陆采用拉丁字母做为汉语拼音,他们的发音也没有因此变得像外国人那么奇怪。

还有一种反对的理由,是把废除注音符号与去中国化联想在一起,说得更精确一点,是去中华民国化,因为注音符号是中华民国的产物。确实很多所谓文化台独人士,有这个企图。然而,注音符号不过一百年历史,它仅有拼音而几乎完全没有文字功能。既然它不像欧美的拼音文字承载那么多文化的讯息,是否具有保留的价值,不无疑问。

真正使注音符号难以废除的原因,是习惯,尤其国内大多数人都使用注音输入法,要改掉非常困难。但是,对于从零开始的学童而言,并非不可行,重点在于是否能得到多数家长的认可。

个人认为,注音符号可以废除,但与其使用罗马拼音,不如采用汉语拼音,才能真地与世界接轨。汉语拼音行之有年,还能广泛使用到汉语系统的各地方言。重要的是,如今老外普遍将之与汉字对应,已是不争事实,即使再痛恨老共,也必须坦然接受。

所以,如果主张废除注音符号,是基于实用的目的,与意识型态无关的话,那么也应该能接受改采汉语拼音的看法才对。

作者观鉴谈为合作媒体刘新圆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