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鉴谈》国家语言发展法的争议

立法院25日院会三读通过国家语言发展法」,民进党立委黄国书表示,台语电视台是外界期盼多时的修法,未来文化部就可以依法推动设立台语电视台。(姚志平摄)

争议多时的国家语言发展法,去年12月25日在立法院三读通过了。民进党从2003年推动语言平等法不成,改从文化观点推动国家语言发展法,屡战屡败以来,终于靠着全面执政的优势,完成了夙愿

新闻的焦点多半放在政府可依法设立纯闽南语的电视台,然而,该法隐含的意识型态,以及可能引发的动荡,却比较少人注意到,也不能不令人忧心。

●国家语言的定义不明

什么叫国家语言?法案第三条的定义为:「台湾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语言及台湾手语。」那什么是固有族群呢?如果把1949年自大陆移民到台湾的族群视为非固有族群,那么现在大家通用的「国语」,就会被排除在国家语言的范围之外。

可是,台湾的闽南语和客家话,就符合语言发展法当中,国家语言的定义吗?闽客族群是大约两三百年前从大陆移民过来的,严格来说,也不是自古以来就存在于台湾的固有族群。换句话说,真正的固有族群,只有原住民。既然如此,凭什么可以依法设立纯闽南语的电视台呢?

●指定地方通行语可能引发动荡

语言法第十二条规定:「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得视所辖族群聚集之需求,经该地方立法机关议决后,指定特定国家语言为区域通行语之一,并订定其使用保障事项。」不指定全国通行语,却又放手让地方自行指定区域通行语,这恐怕是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怪象。民进党刻意加了这条,暗藏了一个企图,就是想利用地方包围中央的策略,达到消灭国语的目的。

目前并没有任何一个县市是单一语族的,贸然指定通行语,势必损及其他少数语族的权益。就以客家大县苗栗为例,如果指定客家话做通行语,对于保存、传承及复振客语,乃至发扬客家文化,应该大有帮助。但是,苗栗沿海四镇竹南、后龙、通霄苑里,主要是闽南族群,深山还有南庄的赛夏族泰安泰雅族。现今各族群皆以国语做为共同沟通的工具,一旦改用客家话为共通语,闽南族群及原住民将被迫重新适应,如此一来,是否将违背法案第四条「国家语言一律平等」的规定?

即使对地方多数语族而言,指定方言当通行语,也未必方便,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使用国语了。在书写与正式场合当中,其他所谓的国家语言,仍缺乏许多普遍或通用的词汇,对年轻人而言,更是如此。倘若有哪位县市首长执意推动通行语,一定会使百姓苦不堪言。

母语复振机会渺茫

许多人认为,国民政府早期厉行国语运动,严重打压本土文化。因此,语言发展法的宗旨之一,是要复振国家语言,弥补国语运动造成的伤害。从文化的观点,此法有其正面的意义。但是,世界上的母语复振,只有一个成功的例子,就是希伯来语。这是因为犹太民族有坚定的宗教信仰以色列全国上下一心,才能克服重重阻碍所致。不仅如此,以色列也是极少数能以小搏大的国家。然而,该国也为此付出很大的代价。他们全民皆兵,团结一致,齐力对抗四周的阿拉伯世界,因而国民都处在紧张的备战状态。问题是,台湾有同样的实力、毅力与决心吗?

曾有语言学家说,语言无法围堵。当年国语推行运动,强迫民众说国语,却仍旧消灭不了方言,也抵挡不了日语的入侵。然而,语言发展法同样也围堵不了国语。不仅因为大家都习惯了,也因为国语在世界上已经越来越有优势。当越来越多洋人都抢着学中文时,我们抵抗得了这个潮流吗?

国家语言发展法三读通过,或许意味着民进党语言政策的成功,甚至有机会使国语走入历史。然而,国语是现今台湾各大族群的共通语,无论就生活、工作,私领域或公领域,都已经无孔不入,甚至早就扎进了台湾的底层,成为本土的一部份了。换句话说,比起去蒋化、去国民党化或去中国化,去国语化势必是伤害最大、最窒碍难行、也最会引起严重冲突的策略。要是有政治人物敢依法贸然推动争议性法条,必然徒增政治动乱浪费国家资源。去年的九合一选举证明了,大多数民众已经厌倦政党恶斗及操弄意识型态。民进党追杀对手,反而遭到了巨大的反噬力量。有智慧的政治人物,应该懂得衡量其中的利弊得失

(作者刘新圆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副研究员、观鉴谈为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