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网信办:滴滴出行,下架!
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特此通报。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2021年7月4日
7月2日晚间,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在官网发文,宣布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出行安全审查。
公告称,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对此,滴滴出行回应称,滴滴将积极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将在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全面梳理和排查网络安全风险,持续完善网络安全体系和技术能力。
美东时间6月30日,滴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DIDI”,发行定价为14美元,位于13美元/ADS至14美元/ADS的发行区间上限。
尽管上市甚是低调,没有发布会,也没有敲钟仪式,但是交易却十分活跃。
上市首日,滴滴股价高开低走,开盘后不久一度涨超28%,收盘涨幅缩窄至1%,全天振幅近28%,市值一度超过5000亿人民币。或受审查影响,7月2日,滴滴股价以下跌近11%大幅低开,随后跌幅有所收窄。
据了解,此次滴滴接受审查的背景是去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
网络安全审查重点评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包括:产品和服务使用后带来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被非法控制、遭受干扰或破坏,以及重要数据被窃取、泄露、毁损的风险;产品和服务供应中断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业务连续性的危害;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开放性、透明性、来源的多样性,供应渠道的可靠性以及因为政治、外交、贸易等因素导致供应中断的风险;产品和服务提供者遵守中国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情况;其他可能危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网络安全审查在45个工作日内完成,情况复杂的会延长15个工作日。进入特别审查程序的审查项目,可能还需要45个工作日或者更长。
据中国网信网消息,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关于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称,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对此,滴滴回应澎湃新闻称,滴滴将积极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我们将在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全面梳理和排查网络安全风险,持续完善网络安全体系和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