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艺奖公布…7人获百万奖金 林强以电影配乐获奖

林强电影配乐成为国家文艺奖电影类得主。(图/资料照)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艺文界的最高国家荣誉「国家文艺奖」5日颁发,今年得奖者分别为诗人李魁贤艺术撒古流.巴瓦瓦隆作曲家金希文编舞家姚淑芬、剧作家陈胜国建筑黄声远、电影音乐创作者林强,都各获得百万奖金跟讲座。其中,林强以音乐家的身分获得电影类的奖项,也是瞩目的焦点。

林强今年53岁,原本是知名歌手,一曲《向前走》红遍台湾,后来开始参与电影配乐,渐渐转向音乐创作人,获得金曲、金马等电影原创音乐奖项,更获得法国坎城影展原声带奖;作品融入电子音乐风格及东方传统音乐元素,以音乐深刻勾勒电影情境,在当代亚洲电影配乐别具风格,也将热情积极奉献给新生代导演及学生的影音创作。

林强受曾编写《2001电音世代:电子舞曲圣经》,在2003年也开始和DJ友人们每个月一次在华中桥下举行「和Free Outdoor Party」,希望外界能以健康的态度面对电子音乐;他也和许多VJ、视觉艺术家,舞蹈家、古琴音乐家、庙会表演团体偶戏表演者,展开跨领域合作,并将配乐工作的过程在网路公开平台上,以纪录片方式呈现并免费分享,提供给任何想要了解这份工作的人参考。

▲李魁贤。(图/国艺会提供,下同)

文学类的李魁贤笔名枫堤,今年80岁,秉持「生在怎样的时代,写怎样的诗」的诗观创作,除了个人拥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和作品之外,也致力于将世界文学带进台湾、将台湾文学推广至世界,堪称「台湾文学第一人」;另外,他在16岁开始发表作品,以化工出身的背景持续创作小说、散文、评论、翻译,文坛笑称他为「文学界述作最勤的模范生」,也曾获得许多奖项。

李魁贤也是台湾战后第二代重要诗人之一,曾加入本土意识强烈的「笠」诗社,诗作从年少青春的舞曲、中壮年代的嘶吼到迈入古稀之后的沉思诗语,重视诗意象的经营和语言创造性,但也注重现实性、不华美性;「诗不是只写诗人自己的喜怒哀乐,写的是众生生活的甜酸苦辣」,代表作如〈红萝卜〉、〈相思陶〉、〈鹦鹉〉等。

▲撒古流(中)。

美术类的撒古流・巴瓦瓦隆今年57岁,是一位创作与原运兼具的指标艺术家,创立部落学校、推动传统文化的追寻、保存与再创造;父母都是部落技艺的传人,他个人除了创作之外,也培训石雕、陶艺、木雕人才、走访部落田野调查,无论是绘画、雕塑、建筑或装置艺术,都在叙述原民世界,也是传统与当代的反思。

身为工艺家族Pulima世家后裔,撒古流透过系统性的搜集、描绘与整理图文手稿,展开失落古陶壶工艺的再制作工程,透过部落学校传承,担任传统石板屋建筑人才培育师,设计的屏东三地门长老教会礼拜堂,是台湾第一座融入传统排湾族建筑理论与实作教学的教会建筑,以传统元素设计的三地门乡公所,也改变长久以来公家机关刻板的建筑,同时参与原住民正名运动,培育新血,可说是原民文化运动的先行者。

▲金希文。

音乐类的金希文今年60岁,是一位把民族元素加入管弦乐的指挥家、国内外音乐团体委托创作最多的、也是台湾近40年来、极少数能写作大型管弦乐曲的作曲家,擅长将人声独唱、合唱,与大型管弦乐结合成宏大的交响乐作品;他大量使用打击乐器,营造出现代感十足的音响效果,更将多种元素融入曲作中,探讨生命与宗教,表达人道关怀,也反映当代社会

金希文的创作,每页动辄花上几十小时的构思,但台湾给予作曲家的创作酬劳却是不成比例,若没有强烈的艺术使命感与表达生命情怀的欲望,创作火苗很容易就熄灭,但他坚持在台湾创作,把朝着西方的典范、用传统素材写出尖端现代的音乐,1996年完成的《第三号交响曲,台湾》,就是讲述台湾长期被压抑文化与独立思考的苦难,希望能奋而迎向光明

▲姚淑芬。

舞蹈类的编舞家姚淑芬53岁,创立「世纪当代舞团」,以关怀社会议题为主体,每年推出的跨文化、跨文本、跨领域的创作形式,跟服装设计师、美术家、音乐家,甚至视觉、行为、装置、音乐等艺术家共同合作,为台湾现代舞蹈开创了新型态的肢体语汇美学结构;对她来说,舞蹈就是回到「身体」这个原点,诚实地与身体工作,她也亲自训练团员,与团员一起探索新的肢体语汇。

舞蹈作品《婚礼/春之祭》挑战了台湾舞蹈的肢体惯性、主流审美和性别规范,并呼应西洋舞蹈的革新,在历史、文化、性别面相具有高度批判与开创性;以女性观察视角营造幻化的舞蹈意象,取材于日常生活、反思人际关系,今年推出的《破月》,从破骨败家的民俗意,被视为兼具东、西方美学的细腻之作。

▲陈胜国。

华园是台湾歌仔戏界唯一拥有专属编导的剧团,获得戏剧类奖项的陈胜国63岁,是明华园剧团的第二代,首席「戏胆」的他剧本取材广泛,除了歌仔戏的民间即兴编剧技巧「台数编剧法」,还加上电影的编剧手法;一出新戏先以「台数」写出骨干,在外台演出并修正,选择其中发展得较好的剧目做为子团的公演,特别好的就进一步精致化,成为明华园总团年度大戏。

陈胜国的创作《济公活佛之雪狐情》曾获文建会、法国文化部邀请赴巴黎圆环剧场售票演出,明华园也曾到日本、曼谷,柏林、南非约翰尼斯堡、新加玻等地演出,他认为编剧3大要点是节奏紧凑、欢乐观众、主题严肃;他从为娱乐观众而写戏,渐渐把社会、人生的所思所感写进剧本,并不断拓展传统戏剧编创的可能性。

▲黄声远。

建筑类的黄声远54岁,创作理念以自然与人文的环境思考,超越建筑专业本身的局限性,缝合社区与环境地景,体现出「建筑是在地的社会实践」、展现「人、时间、土地」的意义;他主持的「田中央工作群」汇集宜兰和台湾各地的有志青年,梳理宜兰的空间创造,代表作有罗东文化工场、樱花陵园、云门剧场等。

多数专业建筑师挣扎在理想与为资本服务的天秤两端,黄声远与「田中央工作群」选择在宜兰土地上默默耕耘20年,风景,被视为他「建筑乌托邦」的理想,对抗全球化快速单一化下,个体生活必须面对自由可能因而沦丧的危险;美国哥伦比亚教授Kenneth Frampton也称道:「有别于全球建筑师仍持续将建筑视为独立的美学物件的惯性,田中央工作群则视建筑与地景为一体,完全是『新视角』」。

国家文艺奖自1974年起设立,1997年转由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接手评选,设立七大领域(电影自2004年起设立、建筑于2006年起设立),原本维持一年一届,但今年是2年一届的新开始,同时也是睽违十年后,7个领域都没有从缺;今日公布的得奖者将于2018年3月底、4月初举行颁奖典礼,分别赠予七位得奖者奖金100万元及奖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