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从叶伦访中看民进党的焦虑(周忠菲)

近期美国财长叶伦访中一周,以及随后国务卿布林肯对中国的访问,就是中美政经互动的例证。(图/路透社)

近来,美国对中国政策出现较大调整,理性主张擡头,美方重要决策人物,似乎不再担心「访中收获有限」。近期美国财长叶伦访中一周,以及随后国务卿布林肯对中国的访问,就是中美政经互动的例证。

4月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决定在双边关系上采取一些「大动作」。动作内容敲定后,叶伦从万里之外的华盛顿,4月4日飞抵广州。访中一周,行程包括广州、北京。

4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到广州迎接叶伦,在广州展开两轮会谈。细节的处理上,中方接待中规中矩,并显示礼仪(规格上,国务院副总理高出财政部长半级)。叶伦访中的主要内容——美中两国同意「就平衡经济增长进行讨论」(见美国财政部6日发表的声明)。

叶伦不仅是鸽派经济学家,还是美国经济界、政界的代表。她在中美元首通话后,如此快速地抵达中国,说明美中互动除了讨论贸易商品以及关税等一般的问题,高科技竞争之外,不会局限于避免经济摩擦,而是具有世界地缘的政治意义。

如通话中,拜登强调美中关系是世界上影响最深远的双边关系。习近平强调,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叶伦在广州发表的演讲,强调美中经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美国不再担心「访中收获有限」,中美政经关系的互动,已经展开。

本文要探讨的是,中美关系的「斗而不破」,美国对华政策出现理性回归,对「亲美抗中」的民进党当局,将产生哪些影响?何为民进党的焦虑?

拜登政府对华政策释放回归理性的信号

总起来看,叶伦这次访中透露的信号,重点在于拜登政府对中美关系的「斗而不破」有了「理性的理解」。

举一个例子,如果按照川普的讲法,他上任后会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70%的关税。不管这话是基于选票还是其它原因,单就加征关税擡高商品成本,人民的购买成本也会提高,经济上的得不偿失是明白无误的,这就是非常的不理性。

现在的问题是,俄乌冲突进入第三年。经过与中国的激烈较量,美国意识到不可能在制裁中国方面取胜。此外,美国贸易策略强调的友岸外包和去风险等,也离不开中美关系的平稳发展。妄言「脱钩」,完全脱离现实(例如,发动军事冲突的风险,将加大生产与投资的成本)。

最近,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声音开始变得「理性」。现象如鹰派说鸽派的话,鹰派经济主张逐渐被鸽派经济主张取代等。具体到中美经贸争端方面,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变化,表现为更多地考量经济、安全、风险,以及减少军事冲突等。对华政策「斗而不破」的版本,取代了「谁对中国更强硬,谁走得更远」的版本。

民进党「亲美抗中反共」的牌,打不下去了。

自裴洛西硬闯台湾后,民进党的角色,就是进行挑衅,引发冲突,维持海峡局势紧张。虽然赖清德用「和平保台」,代替「抗中保台」,但在美国地缘战略中,民进党「挑衅者」角色的定位,基本不变。如台湾军方的「第一击」之说,如「2.14」金门水域恶性撞船事件的处理,不开放两岸交流等,不言自明。

这次叶伦快速访中,中美政经互动,将给民进党带来哪些焦虑?

焦虑之一,「亲美抗中」牌难以继续。

中美通话中,拜登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其用语保持了美国立场的系统性、长期性。如美国重申不支持「台独」(这是拜登第六次表态「四不」发展为「六不」)。这与美国对华政策「虚化一个中国」的战术是有区别的。这种姿态,以及安排国务卿布林肯在叶伦之后访中,说明美台之间的政治方向变了。「打台湾牌正逢最佳时期」这样的信号,不再受到美国国内政治的欢迎。

与此同时,中美通话意味着中美关系达成「斗而不破」的共识。这样,民进党继续打「亲美抗中」牌,在国际和岛内都将失去政治基础。美国也不会允许民进党「按照美国不喜欢的方式」行动,不会容许民进党冒险扮演「孤胆英雄」,坏了美国亚太战略这「一锅粥」。「亲美抗中」,难上加难。

焦虑之二,中美关系趋稳,意味「台独」的国际空间将继续缩小。

从拜登政府对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和「反对台独」的表述看,美国对中美关系的基础,即中美三个公报,基本是认帐的。「事实台独」执政后,必然对推行「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产生焦虑。例如,美国对台湾「安全的承诺」,依然「无解」。对「驰援」台湾,依然「不愿下水」。美国的真实立场,一旦冲破「资讯茧房」,对岛内民众必然产生重大影响。「台独」的所谓国际空间,也必然进一步受到中美关系的束缚。

拜登任内对台湾安全的承诺,共出现四次(包括事后以「口误」为由,进行修正,以及「对台政策选项的排序变化」等)。但对海峡冲突一旦爆发,美国是否「救援台湾」这一核心问题,依然保持战略模糊。如今年台湾大选后,美国政要多次访台,表示对台湾「民主体制」的祝贺,但对台湾安全,仍然采取「限制表达」。如:无论美国大选结果如何,无论谁当选,美国都会履行「对台湾的承诺」。这一点,从台湾战略界、军界,包括安全部门最近表达的对台湾安全的担心,也可以看出来。

对民进党,他们更担心中美关系的稳定,将带来「台独」国际空间的继续缩小。这意味着某种程度上「台独」的停止蠕动。对以「事实台独」身分掌权的台湾「新政」,冲击是巨大的。

焦虑之三,贴上「反中、反共」标签的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上产生的负面政治影响,可能是长期的,抹不掉的。

这是指,民进党无力解决「台湾安全」问题,其「和平抗中」政策,禁不起考验,而美国重审国际战略局势,对华政策出现理性主张擡头的趋势,这些因素投射到两岸关系上,一是大陆继续「打独」的战略,将更加坚定不移。二是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三、结语

中美关系的调整是长期的,叶伦访中,既然美国不担心「收获有限」,说明中美这次政经互动,不会仅仅局限于「中国过剩的工业产能」,「中国影响全球供应链」 等(如太阳能技术、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未来走向上,中美存在进入战略调整的可能。

叶伦访中的背景,涉及拜登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其中必然涉及台湾问题。中国也必然继续反对美国的军事霸权。不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

民进党以「事实台独」自居,自认为可以挑衅两岸。现在对中美关系的「斗而不破」,开始焦虑。民进党的挑衅角色,快走到尽头了。

(作者为上海台湾研究会研究员,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