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中美外交「通达」——为什么是苏利文访华(周忠菲)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访中获得高规格接待,并获习近平接见。(图/中新社)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受中共中央外办主任王毅邀请,8月27日至29日率团访华。中西媒体对苏利文访华的定位是:「中美重新进行战略沟通」。

中美关系究竟走向何方,是当前国际社会除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之外,最为关注的焦点。近期俄乌战争的升级,美国表示将提供乌克兰战略飞弹,提升乌克兰战争能力,国际态势更加凸显中美关系对影响全球战略平衡的重要性。

这种背景下,评估苏利文访华以及为什么是苏利文访华,中外媒体已有不少评论,讨论涉及「各种玄机」。有的认为,苏利文此行是动用拜登政府的外交资源,目的是为副总统贺锦丽参与大选造势。有的认为,苏利文此行主要任务,是安排下阶段中美元首的进一步沟通,继续为实现「旧金山愿景」铺路。一些涉及亚太安全的评论指出,苏利文访华,是向中方传递拜登总统对中美战略关系和地区安全局势的看法。较深入的,推测中美之间从南海、台海现状出发,「深谈了台湾问题」(英国《金融时报》)。

本文认为,从中方的角度看,苏利文访华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中国对这次「中美时间视窗」的态度,表现为外交上的「通达」。二是中美军事博弈激烈,美国不放弃「霸权稳定论」,中美达成战略共识仍有相当大的难度,这也涉及到台湾问题。

为此,将文章分为两部分刊出,希望引起探讨。

一、身分政治:为什么是苏利文访华?

在美国国内政治错综复杂的局面仍在继续的背景下,从身分政治看,苏利文作为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千里迢迢访华,具有完成总统托负,向中方解释美国的战略目标、外交概念,以及对华政策的意义。

其一,从美国总统个人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看,对华决策中,总统起中心作用。在美国对外政策这一领域,不管是从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个人,或者助理本身与机构之间的关系而言,这点是很明确的。即重大决策决定权在总统手里,主要参加者,可随着问题的不同以及打交道政府的不同,而进行选择。苏利文上任以来,出访中东等多地,这此是首次来华,本身就是美国外交中身分政治的体现。

其二,在美中关系上,传递保持政策连续性的信号。

回归历史,旧金山之路并不平坦。2023年10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是应邀访美。内容涉及「重返峇厘岛」、中美相向而行、中美关系尽快回到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正轨等。王毅外长在访美的15个小时内,与拜登会见,同布林肯举行两轮会谈,同苏利文进行了战略沟通,与美国战略界、工商界人士举行了座谈(见10月28日,王毅在华盛顿接受媒体的采访)。

但进入2024年,中美冲突不降反升,中美军事竞争升级。与此同时,拜登政府加强组建同盟「关系网」,应对「中国威胁」,强化了在台湾问题上的干涉立场。今年5月,国际舆论对布林肯访华充满期待,认为中美缓和将为国际局势带来稳定。但拜登政府在「改善中美关系」上的态度仍然有所保留。

一个观察点是今年7月拜登宣布退选后,在东协外长峰会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向中国外长王毅表示:「拜登总统以及将代表民主党参与美国总统大选的副总统贺锦丽,都相信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非常重要」。布林肯的讲话有强烈的政策含义,清楚地表达了民主党希望保持美中关系稳定性、连续性的立场。

这次苏利文访华,是受中共中央外办主任王毅邀请。美国的情况是,拜登虽然宣布退选,但仍强调继续贯彻他执政以来宣导的「美国第一」的外交理念(包括对外使用武力),同时强调在政治上对华政策的「有所作为」。但拜登政府的对外战略也受到美国战略界的批评,强调要实现符合美国利益的,「广泛的不断进取态势」,美国应该与中国「打交道」,化解在南海和台海问题上的地缘政治紧张。

这就是苏利文在与王毅的会谈中表示的:美国的政策目标,就是要找到让美中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办法。美方愿同中方继续保持战略沟通(中国《人民日报》)。

二、中国的态度与外交上的「通达」

苏利文访华,中美双方「闭门三天」,进行了「六轮会谈」。其敏感性、重要性、广泛性,可想而知。对苏利文访华,双方对外界关注的「成效」问题,保持低调,「守口如瓶」。

但有一个观察点,这就是苏利文访华的整个过程,中方接待不仅「得体」,而且表现出外交姿态上的「通达」。这里的「通达」,泛指中国文化注重的「通情达理」,也是对中国「深邃通达」思维方式的一种表述。可视为对中美关系「相向而行」的补充,也可视为对处理中美双边关系,应该「有理、有利、有节」的强调。

首先,中方对苏利文访华的程序安排非常周密,从重视程度本身这个信号看,除了「待客之道」,也显示中方对美外交的「通达」。对改善中美僵化关系的欢迎。

其次,「新闻动员方式」的通达。苏利文访华期间,会见了中国各方面高层人士,举行了密集的会谈。这是给国际社会释放中方为中美战略沟通进行努力的信号。8月29日,《人民日报》以头版头条,在「重要新闻」栏目,刊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苏利文的新闻发布声明。尤显重视。

对中方的「新闻动员方式」,美方也以「通达」方式进行了回应。苏利文结束出访将离北京前,白宫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习近平会见苏利文的新闻稿(《Readout of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Jake Sullivan’s Meeting with President Xi Jinp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8月29日晚又「加班加点」,再发新闻通稿,向美国公众说明苏利文访华的全程概况(《Remarks by APNSA Jake Sullivan in Press Conference, Beiji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双方在新闻重视程度上,表现出「通达」。

再次,中方从战略认知层面,表达对苏利文访华传递拜登总统决策意图的重视。尽显中国「通达」之道。

由于受美国11月大选仍然具有巨大不确定性的影响,美国的一些盟友已开始在外交上,对美国实行推诿、敷衍、观察的政策。美国国内政治方面,民主党的竞争对手,甚至抛出「拜登应该交权」的主张。而苏利文访华,中国不仅突出对其「身分政治」的重视,而且将对中美关系的讨论,落实在就拜登政府的政策连续性,以及中美关系与整个世界态势的讨论中。

中方阐明自己的立足点:希望中美关系面向世界,和谐发展。如中方新闻稿中,习近平在会见苏利文时提出: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各国需要团结协作而不是分裂对抗。人民希望开放进步,而不是封闭倒退。细节如: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与苏利文会见时,请他转达对拜登总统的问候。王毅在与苏利文会谈中表示:「中美关系要保持正确方向,关键在于两国元首把舵引航」等。

以上分析显示,中美围绕「外交通达」,进行了一种看得见的互动。这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开始。但中美在对战略沟通的「理解」方面,也许没有那么顺畅。

(作者为上海台湾研究会研究员,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 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