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中美缓和 亚太问题迎刃而解(周忠菲)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事办主任王毅与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在泰国曼谷举行新一轮会晤。(摘自大陆外交部官网)

目前的亚太地区局势,可以用亚洲国家是否乐意等待中美关系的进一步缓和,以及缓和对亚洲地区局势带来怎样的影响,进行概括。其中一项内容,是亚太经济合作。这一点,目前讨论不多。而历史显示,中美缓和产生的效应,往往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如1996年的海峡危机与2001年大陆与台湾先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这次中美缓和,背景中出现美日举行联合军演,给人中美缓和还需要深究的感觉。根据日本媒体的报导,2月1日持续至8日。日本自卫队和美军正在进行的最高级别演习,首次明确把中国列为「假想敌」。报导说,这次军演预设的剧本,包括所的「台湾发生紧急事态」。

日美军演,首次将中国作为假想敌,中国驻日大使馆发言人表示,就美日军演将中国作为「假想敌」一事,已经在第一时间向日方表达严重关切,阐明严正立场。指出美日有关行动已经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和中日四个政治档案精神。日本方面则表示有关「假想敌」报导不属实。其实,美日军演,不能代表亚洲的走向,尤其是亚洲国家期判发展地区经济,期盼中美关系缓和。

一、如何看当前的中美缓和?

中美关系的缓和迹象,严格说开始于去年下半年。中美互动进入「谁见谁」、「谁访问谁」,「中美之间在斗什么,谈什么」的阶段。去年年底,中美关系「开始加码」,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王沙会」在外交上充分显示,中美官方高层正在接触,中美关系已经进入缓和,或者是用「战略沟通」、或「竞争合作」进行表述的阶段。更大的一个信号是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在「王苏会」后,在美国外交学会研讨会的演讲中,他声称,美国意识到「不能改造中国」。这句话传递的复杂资讯,立即引起全世界关注。所造成的国际新闻效应是多种多样的,还需要深度分析。

从短线看,今年年底的美国总统大选,美国的经济形势,美国的全球战略受到冲击,亚太战略需要调整,中美激烈冲突下,中国仍然持续对亚太地区经济与政治形势发生重要影响,这些背景,促使拜登政府对华政策展现出谋求缓和,重视与中国建立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动因,这是最近美国与中国高层在旧金山会晤中,展现的基本态势。

从长线看,今年是美国大选之年,中美没有发生重大冲突,中美之间出现缓和,中美竞争的态势依然激烈,但好于预期。说明中美缓和符合当前形势,也是世界各国所乐于看到的。

二、胸中之「块垒」——美国试图主导亚太经济合作,多次失误

美国是一个能够在两洋作战的国家,美国的军事霸权是成为其赖以「号令」世界的基础。今天,虽然全球化出现颓势,但美国依然十分重视地缘经济,热衷于亚太经济合作。只是表面回避罢了。

根据今年公布的各国GDP增长资料,中国是5.2%,美国是2.5%,说明中美两国经济仍然是影响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此外,一周前召开的,在2024年最重要的全球经济峰会达沃斯论坛上,有93%的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预测,明年全球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地区,将是亚洲的东亚和东南亚。

这说明在世界整体经济格局中,亚洲的东亚和东南亚,不仅具有全球经济中最大中立经济体的特殊身份,而且在未来世界经济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不可取代的作用。过去,中国努力参与对「10+1」,「10+3」等地区经济合作机制的建立,近年来,通过「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合作」,较好地与东亚、东南亚的各大经济体之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经贸关系。全球化发展虽然受阻,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仍然在持续推进。

美国很早就力图主导中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最早可追溯到1995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形成美加墨自由贸易区,以北美为轴心,形成「扇形战略」,向亚太辐射。2000年后,在WTO框架下,NAFTA折戟沉沙。今天,墨西哥上升为美国第一大贸易交易伙伴,但「扇形战略」,显然已经过时。欧巴马时期,美国又抛出「太平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TPP,经营了几年,被川普政府一手否决。

拜登上台后,一方面将中美贸易战升级,一方面为美国主导亚太经济合作经济进行准备。2022年6月5日拜登本人特意亲自奔赴了一趟亚洲,不但与岸田文雄以及莫迪在日本东京启动了「印太经济框架」,还要排挤中国在外,组建以美国为牵头人的亚太地区生产链。结果,新加坡李显龙在这次交流会上就提出亚太经济合作应该包括中国,莫迪政府至今,也仍然在「一带一路」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方面,保持与中国的紧密合作关系。美国自己心目中的「亚太经济合作」,还是处在「打秋风」的状态。屡次失误,怎能不成为胸中之「块垒」!

三、美国患得患失,亚洲是否等待?

现在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形势,远不是美国所预期的。美国三心二意,要拖住日韩,让他们与美国绑在一起走地缘政治老路的战略,期望他们在地缘经济上脱离中国,就没有得到日本与韩国的完全认同。如日本最近组建200人组成的大型工商团体访问中国,韩国企业在东北亚、东南亚地区产业链重组方面,仍然高度关注与中国企业的关系。

在中美竞争关系上,美国对华政策也不得不将美国实体经济与亚洲经济的关系,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列入调整的内容。包括中国与中间经济体的关系,中国与东南亚、东北亚地区的关系、RECP、CTTPP等。其中最重要的,包括美元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等。这些都将涉及未来的亚太经济合作的走向,是美国下届政府必须关注的目标。

美国特有的政党政治,中美关系的不稳定,中美激烈冲突等,一方面造成美国目前的患得患失,举棋不定,难以决定从哪里「下口」,另一方面,还存在亚洲是否等待的问题。而中美冲突的加剧,是亚太地区中小国家最不希望看到的现象,对此美国不得不考虑。特别是中小经济体,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经济的外部环境。如越南、泰国这样有代表性的国家。这些国家在区域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王苏会」选择泰国,就有这方面的含义。

四、结语

全球化的逆转或者「半球化」,是当前的一个倾向,但不等于说是区域经济合作被完全否定。中美缓和,如果能够推动亚太区域与地区的经济合作,将是亚洲的最大福音。是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所乐于等待的。

美国的患得患失,在于对中国的定位。在于美国的战略,是不是一定要把中国逼到敌人的地位。中美过去的斗争历史说明,真到这一步,中国一定会果断相迎。

此外,美国对华政策的一明一暗,阴一套、阳一套,不能「与时俱进」,即使在美国战略界,也不再「吃香」了。美国继续「打台湾牌」,试图一方面在盟国中拉帮结伙,自壮声势,一方面保持海峡地区,仍然呈现为西太平洋地区热点的态势,与作为中国周旋的「资本」,也越来越行不通了。美国所谓外界对中国大陆可能在数年内收复台湾的担忧为旗号的说辞,也越来越被更多的国家所看穿,因此对海峡冲突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如印度与新加坡。

中美缓和,只要美国真正放下疑惧,合作的范围是广阔的,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包括在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方面,揭开美国胸中的「块垒」。前者不忘,后者之师。美国当反思自己的失误。自己发展,也容许别人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缓和。中美相向而行,亚太地区的诸多问题,就将迎刃而解。

(作者为上海台湾研究会研究员,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