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美国政要走马灯 欲把台湾「当磨心」(周忠菲)

从美国国家机器的运作看,在将台湾作为磨心,在政策上,民主党与共和党具有一致性,这也许正是蓬佩奥要传递的信号。(图/本报系资料照)

8月以来,美台关系的「升温」与互动,就像打开了高速摄影机。现政要、前政要,接二连三到访台湾。美国总统拜登在国际上宣称要「出兵护台」。这些动态,让人目不暇给。如何看?

目前美国国务院的应对之道,是将有关拜登对台政策引发的争议,描述为一个「三权分立,相互制约,国务院无力约束国会」,以及总统「习惯性口误」的「政治语义学」问题。中国政府毫不含糊,尖锐指出,国会就是美国政府的一部分。拜登政府不讲国际政治承诺,对中美关系背信弃义。除给予谴责外,中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付诸行动的强烈反击。台海局势再度紧张。

美国挑起骚乱、台湾埋单

本文提出,换一个角度,可观察到美国的战略十分清楚,那就是把台湾「当成磨心」使用,目的是保证美国随时可按照自己的利益需要,放手行事。美国一向执行拥有解释权的惯例,照此理解,美国发出的资讯就是,美国挑起的一切骚乱,最终要由台湾「自己埋单」。即:在国际局势高度不稳定的情况下,要确保台湾继续按美国的利益运转,有必要把台湾「当成磨心」来使用。这就是目前美国对台政策的逻辑。

下面从裴洛西「硬闯台湾」,最近蓬佩奥访台,中间加上拜登宣称「美国出兵护台」,实现对台「连射三球」,以及三连射分别涉及「政府、军队,选举」三个层次的角度,分析美国将台湾作为磨心的「良苦用意」。

第一球。8月2日,众议院议长裴洛西,不顾中国大陆长达4个月的反复劝阻,最终实现「19小时强硬登台」。回美后,面对中方「以硬碰硬」带来的国际舆论压力,裴洛西宣称她「完成了国会赋予的战略任务」。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可见这一球,已经将美国国会与民进党执政的「台湾政府」挂钩。运作目的除了制造地区紧张局势,九合一选举之际给民进党「撑腰打气」,也试图通过突破美台交往限制,加大中美冲突,实现加紧把台湾裹挟在中美冲突之间的目的(表面上,美国仍然宣称,所谓「美国国会派团访问台湾,并不违反一个中国政策」)。

裴洛西模式隐含的弦外之音还包括,这次裴洛西访台是民进党主动邀请的,是民进党要兑现「两国论」。此外,裴洛西模式还带来受美国施压与哄骗的国家的相继「跟进」。8月7日,立陶宛交通及通讯部政务次长爱格涅代表团访台,8月15日,美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亚太小组主席梅南德兹率两党5名议员访台,8月22日,美国印第安那州州长侯康安率经贸和学术代表团访台。日本军方一直是「中国威胁论」的主要煽动者,而这次同一天访台的,是日本国会日华议员恳谈会会长、众议员古屋圭司和日华恳谈会局长、众议员木原稔等。

8月25日,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布蕾波恩访台。8月27日,台湾邦交国的帛琉共和国副总统兼司法部长席妩杜也率团访台。8月29日,瓜地马拉外交部长步卡罗代表团访台,8月30日,美国亚利桑那州州长杜希代表团访台。9月7日,美国本届国会8名跨党派会众议员组成最大代表团访台访台,9月7日,5名法国国会议员代表团访台。就「闯台者」而言,他们的「收获」是从美国得到了所谓「规避诚信与道德风险」的「政治奖励」。这一球,在美国国会方面,以推动「台湾政策法」达到高点。台湾得到的是什么?是危险叠加!

第二球,涉及台湾军事安全。近期,美国总统拜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借助记者提问,以清楚的方式宣称,美国将对台湾提供安全承诺(主持人:美国男女军人会在中国侵略台湾时防御台湾?U.S forces, U.S. men and women will defend Taiwan in the event of a Chinese invasion?拜登回答说:「Yes」。接下来是行政部门出来「开脱」,说是「口误」,最终对「美国出兵」之说,给予否定)。

台湾许多评论家认为,拜登此举完全是出于期中选举的需要,大陆学者中也不乏此看法。许多分析强调,就拜登政府对国际态势的处理看,到目前为止,美国对俄乌战事仍执行不出兵、不参战、不提高战备级别的战略原则,这是拜登政府在充分谨慎地评估「美国介入,尤其是武力干涉的后果」。这种观点还指出,拜登有需要「强硬」的一面。目前大多数美国人陷于各种压力,对「为台湾而战」没有兴趣。而美国民调显示,拜登的支援率持续上升,10月比上月再提升3个百分点,达45%。其中,女性支持率从39%上升了10个百分点,达49%。这是间接认可,拜登在「做戏」。

本文认为对「出兵护台」议题的分析,不能简单对待。按照美国决策程序,「总统的领导力和某些因素,才是真正的关键」(2018年美国《国防战略报告》作者布里奇.科尔语)。因此,拜登「接球」是政治运作,同时还具有操弄台湾军事安全,对中国进行军事恫吓上,威胁和试图「加码」的作用。除此之外,拜登还以台湾军事安全的复杂化为要胁,驱使民进党继续将台美关系凌驾于两岸关系之上,要求民进党保持与大陆敌对的安全政策不变。

举两个例证。一是在拜登展现「出兵护台」方面,他不会一味鲁莽的同时,近日,美国副总统贺锦丽在东京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会晤时,除了重申美国对日本的防御承诺,还公开「谴责」中国大陆在台湾海峡的行动,是「侵略性和不负责任的」,而「台湾有事,等于日本有事」。

二是近期美国将邀请南太12岛国在华盛顿举行战略安全会议,内容包括「指责」中国成为地区安全威胁。其成员中,包括不久前以「副总统兼司法部长率团访台」的帛琉共和国,而帛琉与台湾是签有安全协定的。这透露,台湾对美国的战略价值,已经从西太平洋扩展到南太平洋。台湾的军事安全处境已经被复杂化。

这种情况下,台湾能不成为磨心吗?对美国的霸权逻辑而言,信号是清楚的,即美国不会允许台湾保留「站在中美冲突角力线前端」,通过保持「从不挑衅,绝不示弱」的立场(台湾国防部发布的,对解放军军事行动的视频表态),在中美冲突中获得「平衡空间」。台湾成为「非北约盟国」的代价,难道不是「跟着美国下水吗」?

蓬佩奥来台煽动「反共抗中」

第三球,涉及选举,但不限于选举。9月底,已成为「强弩之末」,被中国斥之为「信誉破产,反华拙劣」的前国务卿蓬佩奥,再次访台。据台媒报导,活动内容涉及「台湾与全球民主产业链」。行程为在高雄停留一天。表面上,这次访台刻意「低调」,效果似乎也有点「拿钱走人」。当然,蓬佩奥目前在野,手中资源有限,不能在政府和军队层面,施展拳脚。但作为有竞争实力的老对手,政治上以反共著称的前国务卿,此番到台湾「二进宫」,仅仅是为民进党选举加码,为台湾与「全球民主产业链理顺关系」这么简单吗?

须知,蓬佩奥在卸任前的关键时间点,曾发起过川普总统和他本人以在职身分访问台湾的议题。这是企图推翻中美框架。「川普访台」冒险性议题抛出后,引发台湾「外交混乱」。此后,「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就成为蓬佩奥的「政治座右铭」,美国军方甚至在地图上「部分实施」。蓬佩奥上次访台,也因为「捍卫台湾民主国家」有功,被民进党授予「大勋章」。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上,进一步释放「反共抗中」资讯。

因此,蓬佩奥这次访台,一定与「反共抗中」,与煽动民进党搞「台独」,与推行「铤而走险」的美国对台政策相关联。虽然还有待进一步的事实证明,但「纸包不住火」。而从美国国家机器的运作看,在将台湾作为磨心,在政策上,民主党与共和党具有一致性,这也许正是蓬佩奥要传递的信号。

美国政要到台湾「走马灯」,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从「国家、军队、选举三个层面,连发三连球」的事实,足以说明,拜登政府这一系列政治操弄后面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美国的利益,需要将台湾当作磨心。正如「台北法案」清楚地强调,美国与台湾的关系「需符合美国利益」(第三条第二款、第三款)。美国正在推动的所谓「台湾政策法」,也将在这个套路上运行。

美国两党对台政策上冒险趋势,对国际和两岸情势,会有怎样的影响?两岸难道不应该警惕,不应该深思,不应该行动吗?

(作者为上海台湾研究会研究员,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