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G20中美元首会晤,战略对话与海峡局势(周忠菲)
习近平对拜登表示,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图/美联社)
11月14日,中美元首在印尼巴厘岛G20高峰会开幕的前一天,举行了会晤。有评论家指出,会晤的特征之一,是双方以各说各话的方式,清楚地展出了各自的红线。此外,双方就未来一些领域的沟通提出了方向,但并未提出具体内容。
会晤结束后,美方宣布国务卿布林肯将在明年初访华。细节上,时间节点选择在西方耶诞节和中国新春之际。会晤结束后,中方宣布中美将在安全领域、宏观经济、财经与经贸领域,做进一步沟通。
看来,政治家需要励精图治,商人需要做生意,老百姓需要过安稳日子。全身心支援民主党的CNN在报导里,将拜习会的影响,概括为「世界为此松了一口气」,可谓画龙点睛,指出会晤的意义在于提前向国际社会释放积极信号。CNN在另一篇重磅文章中也感叹:「拜登面临着黑暗的政治环境,因为生活成本达到了40年来的最高水准——他对明年经济迅速反弹的希望,被对经济衰退的担忧所深深笼罩。」 可见会晤的意义,对于美国和世界经济复苏,也发出了信号。
本文认同这一点。拜登政府在期中选举还没有彻底结束之际,借G20峰会这一世界主要国家都在的场合,进行中美元首会晤,经济因素,是首要考虑,世界希望重拾经济信心,拜习会无疑是世界和中美两国的重大利多。但本文也强调中美战略对话的重要性。中美进行战略对话,其逻辑就是政治为经济服务。
这次中美战略对话展现的一些信号,值得细究。
一、 传递美国有可能放弃全面围堵中国战略的信号
欧巴马时代,美国推出重返亚太战略,加上TPP的设置,以制衡中国,结果一无所获。川普时期,将中国定位为修正主义强权国家,2019年成立了跨党派的、针对中国的「当前危机委员会」。随后以一连串前所未有的手段对付中国,结果不了了之。2021年拜登上台后,对川普的对华政策,萧规曹随,另外也自搞一套,以所谓「合围战略」组建新同盟,拉拢可以联合和威逼的国家,推行全面围堵中国的战略。包括准备把台湾提升为准同盟成员。
拜登还对欧俄示好,致电俄罗斯总统普丁,软化了美国对欧俄高度重视的北溪2号工程所持的反对立场。中东方面,缓和美伊对立,重启伊核谈判;南亚方面,自阿富汗撤军,东北亚方面,强化美日同盟,中心是围绕印太战略,围堵中国。从结果看,一言以蔽之,「事与愿违」。
今天,「美国回来了」所追求的美国霸权,仍在望洋兴叹。以印太战略和西太平洋局势为例,由于各国对安全的关注点不一样,美国推行的海洋地区安全战略,难以推进,韩国、东协愿参与美国挑起的,与中国冲突的地区之争。最近,欧盟龙头老大德国总理萧兹访华,彰显出拜登政府「两洋战略」的失算,美欧地缘政治取向不同以及经济利益的冲突。拜登政府对外战略的严重脱离现实,昭然若揭。
显示有可能放弃全面围堵中国的战略,成为拜登政府及时调整对外政策准备选择的信号。背景如:民主党因国内能源价格居高,在这次期中选举中,失去众院优势;如选后民主党转向重视全球治理,表示在新能源、气候、环保等领域,重新谋求与中国合作;具体案例如,股神巴菲特看准国际局势,增持台积电股票,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战,中美战略对话就东北亚和北韩局势进行讨论等。美国对中国的全面围堵战略,虽未破局,但已吱吱作响,严格说,已经出现裂缝。
二、指责中国对海洋安全进行挑战的调门,有所降低。
海洋安全是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领域,直接关系到美国地区战略的实施。随着中美之间发生实力对比的变化,美国强化了在亚太地区与中国的战略竞争,深化了与亚太盟国的多边海洋安全合作,同时,将中国列为对西太平洋地区海洋安全进行挑战的目标,要求盟国积极配合美国,联合行动,提升对华遏制。裴洛西「硬闯台湾」,中国大陆进行强硬反制后,2022年9月23日,时隔五年,美国再次派出雷根号航空母舰战斗群,与韩国举行联合海军军事演习活动。
从这次中美元首对话看,拜登在印太地区海上安全,中国影响力上升,中国对西太平洋海洋安全构成挑战,中国威胁不断扩大等方面,没有再提高调门。而一个参考背景是11月15日,G20大会开始的同一天,美澳日韩的联合军演,按预定排程,结束演习。
此外,这次美方所发布的中美元首会晤新闻中,报导偏重于将目前美国与中国在西太平洋的海空对峙状态,归结于「中国的攻势,以及中国危及台海和平」,效果上,将战略对话的范围浓缩为「美国反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细节上,美国的立场安排在美国的一中政策中,进行表述(美方新闻稿:拜登向习近平表示,美方的一中政策没有改变,美国反对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世界利益。美国也坚决反对中国对台湾采取胁迫性和日益加据侵略性的行动,破坏台海地区甚至更广泛地区的和平稳定,将危害到全球发展)。
中美两国的海洋战略,尖锐对立,朝鲜半岛周边海域,南海与台海,是构成中美海上冲突的主要来源之一。现在美国指责中国对印太安全和地区秩序构成威胁的调门出现降低,与拜登传递对全面围堵中国战略将进行微调的信号,是一致的。
三、中美关系框架与海峡局势
中美关系的现状,还谈不上修复,对中美关系的框架而言,台海局势,是绕不过去的坎。即如果不谈台湾问题,就不会有中美战略对话。
这次中美元首会晤,仍然鲜明地呈现这一特征。虽然在台海问题上,中美不回避双方存在明显分歧。许多评论指出,中美重启这次会晤非常不易。也有评论认为,双方对「红线」的划定,涉及台海局势是否回复到以「海峡中线」、「台湾海峡周边的国际水域」等。
本文认为,海峡局势,要回复到裴洛西「硬闯台湾」之前,以美国界定为标准的状态,是拜登政府的一厢情愿。对中国政府而言,红线非常清楚,一如既往。刚结束的中共二十大,对中国现代化与中国统一的关系的定位显示,在未来台海局势中,中国的国家安全考虑,占有更加突出的地位。因此,中国对红线进行了加固,中国对统一的立场,更加强硬。表现在会晤中,中方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坚持和以三个公报为中美关系的框架基础,以及习近平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台独同台海和平稳定水火不容」。
美国对「红线」的表述则显得抽象。拜登表示,美国政府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不寻求利用台湾问题作为工具遏制中国。希望看到台海和平稳定。拜登还重申,美国尊重中国的体制,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通过强化盟友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也不支援「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强调美国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无意寻求与中国脱钩,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无意围堵中国。
这一长串话语中,令人困惑不解的,是「不寻求利用台湾问题作为工具遏制中国」,这种表述是一种新的提法。对拜登政府而言,「台湾问题工具论」是否成熟?美国若不能尊重中国坚守的红线,那么,中美双方如何就达成一致的,包括台海局势在内的区域安全管控进行接触?中美军事、国际、经济层面的溢出效应,也就遥遥无期。
对目前美国的政治混乱而言,语言表述只是第一步,要使这些表述成为现实,上升到政策和可执行的层面,还需努力。就目前的效果而论,还不如说拜登政府将「美国是否出兵救台湾」的关注点,演变为「不以台湾当工具」。拜登对红线的表述,实际上是抽象的,有空间的。
四、战略对话的虚与实
国际关系中,大国之间的战略会谈,特征就是务虚,效果则虚中有实,具有很高的溢出效应。由于中美两强的关系,对世界经济与安全格局有重大影响,处于千钧一发的地位,因此,这次中美会晤的影响,中美双边关系的重回正常化轨道等,国际主要政治家认为,效应是正面的,但需要相当一段过度时期。从紧迫性看,经济上的效应将走在前面。
本文提出,中美元首战略对话的实处,会不会落在民进党当局急于操弄的「抗中保台」上,会不会成为对台独分裂势力的「隔空打击」,会不会成为拜登就中美亚太区域安全管控所准备交递的「投名状」?这些问题,可以思考,也需要等待检验。从目前民进党对「九合一」选举的种种应对看,也许已经有一些感受。
(作者为上海台湾研究会研究员,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