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中欧关系:重市场趋势越来越明显(周忠菲)

在复杂的国际格局中,经济因素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越来越大,最近欧盟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关税。(图/Shutterstock)

当前,受世界经济下滑影响,美中贸易战,中欧贸易战,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复杂的国际格局中,经济因素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越来越大。最近欧盟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关税,就是一例。

按照英国《卫报》对欧洲政局的分析,欧洲议会选举结果表明,「极右翼势力历史性地进入欧盟的权力核心」。「极右翼势力的崛起,带来欧盟的身分认同危机」。

与这种背景形成对比的上,一年多来,中欧就欧盟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关税等经贸冲突与交涉的过程中,德、法、意领导人、欧盟轮值主席先后访华(包括英国首相将访华),显示中欧关系中,虽然欧盟本身在政治上具有不排斥中国的特征,但也有政治冲突。可是,市场因素越来越突出。欧盟对华政策有可能选择一种中间路线。

一、电动汽车关税问题

中欧就电动汽车关税产生贸易摩擦已经有一年多。背景一是欧盟配合美国与中国进行科技脱钩。二是欧洲经济持续下滑,进一步加剧政治动荡,成员间内部分裂。

10月4日,欧盟就是否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关税的最终投票结果出炉,成员国以10票赞成、5票反对、12票弃权,最终通过欧盟委员会(欧委会)的征税提案。这意味着,欧盟将在现有10%的税收基础上,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高达35%的附加。与此同时,欧盟又在补充声明中强调:「欧盟和中国将继续努力探索替代解决方案「(欧委会将在10月30日公布加征关税的最终实施条例)。

10月14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与德国总理萧兹举行会晤。随后,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希望在汽车关税问题上与中国公平竞争,目前正与中方就价格承诺,中方在欧洲的投资等机制问题,进行谈判,寻求解决方案。她表示,即使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的关税生效,欧盟与中国的谈判也仍将继续。

德国国内汽车业对这一措施则坚决反对,他们担心拥有庞大市场的中国,会向对待法国白兰地「哀鸿遍野,惨不忍睹」的模式,采取严厉的报复措施。要求德国政府站在维护德国汽车业利益的立场,说服欧盟。

二、欧盟对华贸易的「中间立场」

在美国加紧推行对中国科技脱钩,对欧盟「生拉硬拽」的背景下,欧盟有保持与美国立场一致的压力。欧盟与美国的投资关系也是最紧密的。但从中欧就电动汽车关税产生贸易摩擦过程中的折尊冲俎看,欧盟对华贸易政策并非铁板一块,具有「中间立场」趋势。

这是指,欧盟对华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操作性,相对具有「中立空间」。主要原因是欧盟的一体化机制特征,成员间需要政策协调,各成员经济发展水准存在差异,而各成员国只是部分让渡主权,成员间政治关系的复杂(如德国、法国具有与大国博弈的空间),将影响欧盟的贸易政策。

例如中欧贸易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新能源汽车关税。法国曾表示反对欧盟对中国加增新能源汽车关税,最后法国因政治考虑,从准备投反对票到转变为投赞成票。欧盟原认为德国可能投赞成票,因为德国绿党势力比较强大。但最后受企业压力,德国从准备投赞成票转变为投反对票。

这说明,一方面欧盟内部运作机制受限,各国决策的影响仍然很大,另一方面,体现对华贸易政策问题上,由于欧盟内部意见不统一,欧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相对而言,中方的可操作性,更强一些。这种关系下,如果欧盟走中间路线的一面得到加强,双方的利益冲突就有可能解决。

三、重市场的趋势

为什么说中国与欧盟的关系中,重视市场的趋势越来越突出?如上所述,欧盟对华贸易受各种因素的牵扯,尤其是主要成员国如德、法、义。但类似这次投赞成票的小国波兰,也有自己的考虑,包括对「投票影响」的运用(据报导,波澜总统夫人不久前访华,议程中包括新能源汽车关税问题)。

但从市场影响力看,经济因素更加需要平衡。如德国这样的工业国家,如此行事,投反对票,背后主因就在于新能源汽车关税问题上,宝马,宾士,大众这些德国车企,从长远产业竞争战略考虑,一致要求德国政府投反对票。可见市场趋势,难以阻挡。

此外,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有助于加强市场因素的影响。比如中国全资(百分之百占股)汽车行业的投资,已全部对外放开,中国高科技产业的进步,产业链,人力资源优势等。从市场结构看,中国出口欧洲的高科技产品主要为新能源,储能,逆变器等,这些产品符合美欧市场的需求,容易在欧洲市场消化。

当然欧盟也担心,中欧贸易结构越来越偏向高科技领域,可能不利于其制造业的发展,因此会有其它反应。但从政治上看,欧盟并不排斥中国。如欧盟对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政策(「欧盟印度洋-太平洋合作战略」)第一条,就强调与印太伙伴合作,不仅适用于与欧洲具有共同价值观的长期朋友和盟友,也适用于「以东协为中心的机制或者亚欧会议进程内的机制。

第二条则指出,不应排斥中国,通过提及中欧投资协定和中国参与的亚欧会议进程等,意在传递与中国合作的必要性。从最近德国、荷兰公布的政策指针,从欧盟领导人,德法意领导人先后访华看,与中国保持接触是主要倾向。

四、结语

进入新世纪以来,欧盟经济持续下滑,并有长期化趋势。目前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交易伙伴,双边贸易每年都有增长。2023年,双方贸易额高达7400亿欧元,其中,欧洲顺差快速增加。

中欧经贸关系出现挑战,背景非常复杂。指出中欧关系中,市场因素越来越突出,指出欧盟在政治上,具有不排斥中国这一特点,目的就在于说明,中欧贸易冲突不是不可解决。

目前,中国与欧盟都在调整与全球化的关系。在欧洲反思经济重要性之际,十月底,欧盟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关税将告一段落。期望结果有助于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

(作者为上海台湾研究会研究员,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 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