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中会考自然科 难易适中具鉴别度

110年度国中教育会考今(16)日进行第二天考试教育部举办自然与英语线上解题记者会台北场次国教署副署长许丽娟主持。(教育部提供/李侑珊台北传真)

110年度国中教育会考今(16)日进行第二天考试,教师评论自然科考试,试题由基本观念题型出发,渐次发展到高层次的活用题,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符合9年一贯课纲内涵,更接轨108新课纲科素养导向命题特色,达到有效检视不同程度的同学3年学习成果

万华国中自然老师美玲指出,今年自然科共有54题,因应过年及疫情而晚3天开学,九年级下学期理化和地球科学会考范围均各少1章,调整题数生物科14题、理化科29题、地科11题。题型分布均衡,生物和地科各占25%,理化约占考题50%,图表题更占65%以上,重视学生对图表判读、理解、分析与应用能力

王美玲认为,自然科命题以9年一贯课纲「自然与生活科技领域国中阶段能力指标为依据,整份考题难易适中,且具鉴别度,考生无论使用哪一版本教材,皆足以作答。

在各科出题方面,生物科部分,王美玲提到,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素材,涵盖生物重要概念,例如:细胞营养运输、协调、恒定生殖遗传、演化、分类生态等基本概念。

理化科方面,台中市立忠明高中理化老师赖志忠指出,今年理化部分题目属难易适中,没有较难的计算题型,命题概念也以课纲 核心概念为主。评量学生学习表现中科学推理论证的素养,不过实验题型仍有一定命题比率,如第1、7、8、22、27、33、40题。

台中市立中港高中理化老师张文昭则说,理化考题题干用字精炼,学生若能扎实学习阅读表格与熟悉实验情境,就可快速掌握,包含第15题胃酸、第22题萝卜泥催化、第23题柴油引擎废气、第46到47题塑胶微粒,充分展现考题与生活连结,足见用心

至于地科,新北市立永平高中地科老师沈文俊分析,应用题属生活实践题,例如第20题,谈到流星雨观测最好选择在视野开阔且黑暗无光害地点。整合题则统整生物与地科学习概念,像是第53到54题,运用生物演化过程示意图,以及表列出各种生物生存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