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投资周刊/徐玉君:是该留意原料药股的时候了!

当政府积极扶植台湾生技产业的同时,又要杜绝没有获利基础抢风搭轿的群魔乱舞股,这个节骨眼投资人最好留意具备稳定获利与成长市场原料族群

【文/徐玉君

三月十一至十四日在纽约举办的全球第二大原料药展(DCAT),吸引全球众多原料药供应齐聚参展,由于该展有别于欧洲及中国原料药展,属于半开放式的闭门会议(每家原料药业者都有锁定的客户进行单独会议),因此牵线接单的机会大于其他展览。

到期高峰商机逾千亿美元

再者,时序进入专利药到期高峰,学名药厂蜂拥抢食,这对上游的原料药及中间体厂商而言,是个有增无减的利基市场。

制药产业上中下游供应链中,原料药产业扮演了中游重要的关键原料供应角色;其中上游就是药品研发公司(包括新药研发、学名药厂商等);中游就是原料药,原料药厂可以利用化学合成、萃取或发酵技术,合成有疗效的有效化学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 API),当然这些化学原料药厂也生产医药用中间体(Pharmaceutical ingradients),之后原料药厂生产的有效化学成分,再经由下游厂商进一步加工,加入赋型剂(Excipients)制成病人使用的药品(颗粒胶囊针剂或其他形式的药物上市),就是完整的制药业的供应链。

所有的产业前景,都看下游的景气需求概况,因此谁会买原料药?景气如何?竞争态势又是如何?是观察原料药的重点。原料药的下游客户就是从事具专利保护的新药开发商与销售药厂(大型的国际药厂与代表生技产业的很多新药开发公司),或是等着专利过期的学名药厂。

竞争激烈 各拥利基出头

拥有药品专利的原厂,为了保护其原来市场不被学名药蚕食,绝对不会提供原料给学名药厂,因此多数的原料都是自行供应(尤其是大药厂,部分较小的研发商会委外,但都与原料供应商签具保密协议)。因此,这些不会提供专利药的成分、来源、制程的新药,也会成为原料药厂的另一个生存管道,进行高单价高技术的专利药成分研发及分析,将来提供学名药厂进行专利到期后的第一时间抢市商机,也会成为原料药厂的关键竞争力。

问题是专利药与学名药有何区别?学名药何以成为原料药厂的主要获利来源?由于降低医疗给付是全球的趋势,使得学名药的药品在欧美医药市场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价格相差近十倍)。再者,许多重要药物的专利自一○年开始相继到期并进入高峰期,加上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者及相关疾病的数目增加,对于药品的需求相对提高。由于品牌药药价始终高居不下,健保医药支出年年升高,为兼顾医药的质与量,各国在健保财政压力下,鼓励学名药的使用。

这包括美国一○年三月通过的健保改革法案,将未纳保的三千三百万美国民众纳入健保保护伞之下,以及中国在○九年三月推出的三年八千五百亿人民币的医疗改革计划,还有日本在○五年修改的药事法,允许进口国外的学名药,借此降低药价。因此,整体趋势对学名药市场来说,都是潜大的商机,成长可期。

且根据Frost & Sullivan预估,全球学名药市场产值将自一○年的一二三八亿美元,成长至一七年的二三一○亿美元,年复合成长率达九.三%。而在学名药厂中,同时具备生产原料药能力的业者少之又少,必须依赖专业的原料药厂提供原料。

问题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专利药到期,加上新药上市数量不足,欧美大型药厂的销售收入增长缓慢,为了维持利润,欧美大型药厂采取了精省人力,将研发和制造向亚洲国家转移,来降低运营成本。

另一方面,为了在亚洲快速成长的医药市场上能够分杯羹,欧美药厂均积极扩展在中国、印度等地的业务,以更贴近市场需求。目前世界各国使用中的原料药约有四千种,国内经常使用的约有一千种。生产原料药的公司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以生产价值低、规模大、应用领域广的大宗原料药公司,产品如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有机酸;另一类则是生产规模较小、种类多、活性高的特殊原料药,包括抗癌药物、激素等为主的公司。特殊原料药附加价值高,相较于传统原料药来说,拥有更高的竞争优势。(本文未完)

全文详情及图表请见《先探投资周刊》1716期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当期内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