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投资周刊/中资股翻身

【文/陈怡如】

最近一个月以来,中港股市强劲上涨,引领全球。过去几年表现总是敬陪末座的中港股市,基期低的特性已经对国际资金形成了强烈的吸引力大陆香港股市成交量双双齐扬,搭配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政策对股市作多,蹲低近五年的大陆股市,已有一触即发的迹象,作为中国橱窗的香港股市,当然也不会缺席。回到台股来看,沉寂许久的中收股,不也有如此特性吗?随着大陆股市的强势,中概股也重回主流之列。

金融海啸以来,由美国带起的货币宽松政策,全球资金泛滥程度前所未有,庞大的资金也把股市炒到最高点,各国股市不是创历史新高,就是在历史高位附近,惟独大陆股市独憔悴,连带中资股占比超过五成的香港股市也被拖累。也因此,当其他股市都在高档,回过头来看,中港股市的风险最低,上档空间也会最甜美。

当然,上档的空间有多大?还要看中国的基本面复苏有多强

经济成长阴霾散去

事实上,中国自金融海啸以来,印钞票的速度并不比美国慢,但是资金分配严重不均,国营企业资源丰富,民营企业却是资金紧绌,造成影子银行问题挥之不去,经济成长蒙上阴影。再者,中国为了调结构,扩大内需消费,用来弥补出口贸易成长趋缓的缺口,这让中国的经济成长进入一段黑暗期。又加上对房地产调控,更让经济成长雪上加霜。

上述的各项因素加在一起,让大陆股市上档压着重重的利空。不过,时序进入下半年,层层的利空似乎即将逐一化解了。

近几年,看空中国的言论,不外乎认为影子银行的违约风险将会使中国经济硬着陆。不过,几年下来,虽然有一些地方企业倒闭形成小风暴,但并没有冲击到整体经济,在互联网金融的规范之后,民间企业的借贷也有了较多合法管道

另外,最重要的是,中国央行今年以来先是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存款准备率,而后又进行定向降准,这两个大动作都是要引导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放款,健全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再加上国企改革如火如荼展开,国营企业民营化或引进民间资金,过去国营企业霸占国家资源却没有生产效率情况可望改善。

制造业景气复苏

看起来,影子银行的违约问题可以逐渐淡化。而房地产调控也逐渐松绑,虽然中国中央尚未松口,但是自六月二十五日呼和浩特明文取消限购之后,许多城市也跟进,至此放宽条件的城市有二○多个,中国中央至今并未出面指正,显然有默许之意。

也就是说,这几年压得大陆股市喘不过气来的两大重担—金融和地产,已经走出死胡同,大陆股市的反弹也见到曙光

从上证、沪深三百两大指数成分比重来看,金融地产的市值占比约在三五%左右,可以见得金融地产对指数的影响巨大。

既然过去五年以来,面对这么重的压力,中国经济成长都还能维持在七.五%以上,那么当阴霾散去后,经济成长再下探的风险也就不大了。

而传统支撑着中国经济的制造业、工业,今年以来也呈现稳定上扬的情况。中国的对外贸易还是保持着稳定的增长,上半年的贸易盈余一○二八.六五亿美元,跟去年同期相比,小幅衰退四.七%,近期各国保护主义虽然升温,但估计对于中国的对外贸易不会立即出现冲击。

在中国境内,铁路、4G等基础建设持续进行,汽车、网购消费的快速成长,相应的工程、工业制造、物流布建等需求也跟着增加,带动制造业的景气稳步攀升。(全文未完)

全文详情及图表请见《先探投资周刊》1789期,便利商店及各大书店均有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当期内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