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投资周刊/徐玉君:台股又吹起现金减资风潮

今年以来已有七家公司公告办理现金减资,那么短的时间出现那么高峰的现金减资申请相当不寻常,而减资的目的所为何来?教你一探究竟!

【文/徐玉君

今年农历年后联阳开出现金减资公告第一枪,短短一个月之内,陆续包括有奇力新、年兴、黑松三洋电、台联、伟诠电等共计七家公司,公告宣布办理现金减资,可说是近年来密度最高的一次。究竟这些现金减资公司的目的是什么?市场看法又是如何?

先将镜头拉回到二○○二年,当时台股第一家提出现金减资五成、每股现金退还五元申请的晶华股价在十三元附近一路涨到隔年的四一元高点;紧接着○六年再度大刀一挥减资七二.一七%,每股退还股东七.二元,消息一出股价更从八○元附近冲高突破百元价位,甚至在○八年股价达七三八元荣登台股股宝座

观察现金减资后续效应

晶华现金减资的成功模式,吸引不少帐上现金充裕、短期间又没有大举投资计划的公司群起效尤,尤其在○七年、○九年、一一年、一二年家数最多,而这当中还包括台湾大、中华电、全国电、台星科、瑞昱等,在当时股价都有一定幅度涨势,让现金减资成为市场利多解读的一环。

理论上来说,企业会办理现金减资的目的有四,其一是资本额过大,本业难再有爆炸性成长;其二是公司手上现金过多,却又找不到适合的投资标的;其三是股东权益报酬率(ROE)过低,利用现金减资来提升;最后是利用现金减资再增资方式,达到股权分配的目的。

但是现金减资真是股价的万灵丹吗?从最近一年的现金减资股价表现来看,一二年共计有十家企业办理现金减资,超过半数的企业股价未因现金减资而有所表现,仅兴富发由于当时手握土地存量可供未来五年每年推案三○○亿元以上,确保未来几年EPS仍将维持在高点(从财报资料来看确实如此),股价因此位在相对高档而不坠。

百略当时手中现金达一二亿元,因未来投资金额不大,且货币市场变化太大,决定办理现金减资,以提高股东权益。不过在血压计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的百略,一二年EPS四.七二元,创下近年来的新高纪录,股价在近期创下七三.九元新高。其他如宜特通泰也小有涨幅

所以短期来看,现金减资确实能够让企业的股东权益报酬率、每股净值盈余迅速提高;但是从长期的大环境来看,就有待商榷。今年为何现金减资公司家数在短期间如此密集申请?我们或可解读与今年起股利健保补充费的上路有关,企业为了避免股东遭课征补充保费,而开始思索以「现金减资取代现金股利」的可行性。而这在会计的解释上,现金减资属于原股东拿回投资股款,所以没有课税与补充保费的问题。

再从现金减资好的方面来想,有能力现金减资的企业,多数属于财务健全的公司,因为在非炒作股价(也或可解读为现下的大股东对股价的关爱程度降低,因为八五○○点证所税的大锅盖效应)为前提考量下,办理现金减资的企业至少帐上需拥有充裕、甚至浮滥的约当现金部位,且没有短期内需要支付的流动负债或资本投资。 (全文未完)

全文详情及图表请见《先探投资周刊》1720期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当期内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