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投资周刊/徐玉君:医材股展现投资新价值

生技租税奖励适用范围扩大到二类医材,为医材业铺陈另一条康庄大道;随着国际医疗环境变革,对医材需求日新月异高阶医材成为新一轮的产业明灯

【文/徐玉君

过去我国医疗器材商多属于中小型企业,并以OEM/ODM代工制造医疗耗材为主,但是,随着近年来医疗环境的变革,产生不同的医疗器材需求,台湾业者也从过往经验逐渐朝向高附加价值、高认证门槛、高系统整合方向的高阶医材之路迈进,甚至异业策略合作等,都让台湾的医材产业逐渐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

一六年规模逾三千亿美元

先从国内医材市场来看,过去三年,台湾医材产业产值分别达六六二亿元、六八二亿元、七六○亿元,年增率分别为三.○二%、及一一.五%,去年大成长的主因,除了受到欧美市场经济成长趋缓,对医疗体系与医疗保险给付进行调整,让业者具备高性价产品(如血糖仪试剂)优势而备受青睐外,新兴市场医材需求的持续涌现,也因我业者适时推出适地化产品,透过创新行销与通路策略开始站稳新兴市场,进而推升我医疗器材产业的整体产值。

根据工研院IEK IT IS计划研究处预估,一三年台湾医材市场产值将达八一四亿元,较去年成长七.一%,这当中又以体外诊断类(如其他诊断或实验用有底衬的试剂及诊断或实验用的之配制试剂等)涨幅度最大,从去年的一四七.二九亿元,增加至一六五.三四亿元,年成长达一二.三%,是平均成长幅度的两倍。

其次是辅助与弥补(包括隐形眼镜、失能人士用车与其零件及附件、骨科补充物等)类,预估今年产值将达一九三.九八亿元,较去年的一七三.五一亿元,成长一一.八%,这当中的精华,在股价突破七○○元整数关卡后,已成为医材类的龙头指标。至于其他类医材包括塑胶制实验室、卫生及医疗用物品(如导管类、其他内科、外科、牙科或兽医用等品项)也有六.一%的成长幅度。

再从国际市场观察,依据Espicom的研究报告,二○一一年全球医疗器材市场规模为二七三三亿美元,每人平均医疗器材支出约四九美元,预估到二○一六年将达三四八七亿美元,年复合成长率达五.五二%;这当中又以知名市调机构Frost & Sullivan预估的全球体外诊断试剂(IVD)市场,将于一四年达五○.三八亿美元,当中的分子诊断技术平台是成长性最大的市场,将达六.二一亿美元,年成长率达一一.五%,是整体市场平均成长率的两倍(文后详述国内相关股普生)。

高阶医材出头天

回到政策面,过去国内医材业者未受政府的扶持,一样在市场打出专业技术一片天,如今政策的加持弥补了过往授权后未曾继续商品化的过程,从近来经济部工业局技术处重新拿回主导权,结合产官学研将技术授权后的产品,积极朝商品化迈进,推出包括人工血液透析系统、体外诊断系统数位牙科系统、数位医疗影像系统等产品,在在加速高阶医疗器材快速商品化的流程。

近年来,国内医材业策略合作的发展都已经见到成效,以肾透析产品为例,除了佳医杏昌通路商已经布局通路多年外,从事周边耗材生产的邦特、善德与普惠医工都贡献不错的营收表现。而新投入研发和代工的厂商也不在少数,包括济生药厂与佳医集团共同生产洗肾药水,禾研规划生产人工肾脏与台盐合作透析液福大棉业投入中空纤维膜的开发,斯迪迈生医科技投入压力计与导管配件的发展。此外,三本国际也接到洗肾国际大厂FMC人工肾脏瓶胚及血液回路管连续三年订单,带动台湾整体肾透析产业一条鞭的发展模式。

其他跨领域的医材业者,包括从血压计跨入药物雾化器领域的合世、从密闭式抽痰管跨入呼吸器领域的太医,以及医疗气垫床延伸到行动式负压伤口照护系统(糖尿病伤口及缛疮患者)的雃博、长期以来帮J&J代工微创医材器械进而研发跨入牙科医材领域的镱钛等,都陆续在营收、股价方面反应题材。(全文未完)

全文详情及图表请见《先探投资周刊》1729期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当期内文转载◎封面故事:乔山 获利、股价双双走强◎特别企划:封装厂获利展望优于晶粒厂◎产业脉动:医材股展现投资新价值◎中港直撃:中国概念股成票房毒药?◎国际趋势:美元硬挺 新兴市场股汇双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