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教师节 省思孔子的全人教育(吴统雄)
其实在孔子的学校中,有一半时间都在唱歌、作运动,上课则社会、人文、数理科学兼修,提供的实在是个充满活力的多元学习环境。图为明人所绘的孔子像。
教师节将届,也是让我们省视,教育文化如何跟着时代的滋养再成长的机会。
孔子,或古代以孔子为综合代表的大教育家们,教学内涵为「六艺」包括6个科目:礼、乐、射、御、书、数,反映的是一种全科式多元学习、平衡学习、以全人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与当前大多数强调「分流分科」、以就业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是相当不同的。
如果从当前大学的分科来比较,六艺包括自然科学与数理学门1科(数),生理健康与体育2科(射、御),人文社会与艺术3科(礼、乐、书),涵盖了「知识光谱」中的自然物理、生理健康、人类行为的学习,完整性与综合大学无异。
又若从教育的类型来分析,则智育有3科(礼、书、数),体育2科(射、御),还有性灵陶冶1科(乐),形成非常有趣的配当,也反映了知识应有的多元性与身心发展的平衡整合性。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六艺的排序:人与社会第一、音乐性灵居次、体育第三,然后才是文史、数理。
孔子在汉朝后被政治定性,同时被剥夺了对他启示的新诠释。而吴道子的《孔子行教像》更将他形象定格,以他为蓝本的众多孔子图像,都是驼背、长眉、合掌,看来很学究古板,反映了前人心中对孔子的诠释。
但在孔子的学校中,有一半时间都在唱歌、作运动,上课则社会、人文、数理科学兼修,提供的实在是个充满活力的多元学习环境。
执笔、拨琴、斜背弓,在严谨中不失幽默,周游列国穿破铁靴,使他能够洞见世事、因果、人情,可能更接近他的真实形象。
「礼」是人与人相处之道、人的各种社会行为与规范,即今日的各种社会学科、管理学科、传播学科、法律学科、行为学科。
孔子将「礼」置第一,也可见他「以人为本」、重视「伦理法制」、发展「人与社会行为」为学习基础的旨意。
这个科目可能是历代认识最多的,而以下5科,似乎常被忽略与欠缺领悟。
人类的学习与成果,除了以上可形诸文字、见诸形体者之外,还有存在而不可见的「性灵」。音乐可能经由大脑皮层运作,而可以探触性灵,沟通全脑与心灵层次最深、最抽象的学科,是一种不须要特定语言,而可以普世沟通的语言。
从古籍记载可知,孔子的教学「诗乐」本来是合一的,只是歌词部分——《诗经》仍存,可惜乐谱——《乐经》已经亡佚了。从《诗经》「风雅颂」的体制内容,反映了孔子关怀的多元性,包括:流行文化、室内雅乐、国家庆典音乐等等。
音乐不仅不与科学互斥,更属相辅相成。除了伽利略、普朗克、爱因斯坦均擅音律的例子之外,发现天王星、成为新太阳系、天文学知识开拓者的河系修,在44岁之前,其实是职业演奏家、作曲家。西方数学的开创者毕达哥拉斯,同时是乐理的奠基者,音乐与数学,实在存在着巧妙的内在相通。
近年的脑神经科学,对以上现象提出了发现与解释:演奏音乐的过程实为「全脑运动」,会使脑部原来各分工的区域,产生共鸣、协同作用,尤其会促进左右2「脑半球」的沟通,经由各种能力的整合,而激发出创新的潜力。
孔子将音乐置第二,实有超越当时知识的卓见。
狭义的「射」是射箭、「御」是驾战车;广义而言就是体育、运动、强身、健美。而在当时春秋战国、经常兵戎相见的背景下,也有自卫与战斗技能的应用意义。
从古籍记载的内容,射、御的实施不仅强调体魄的锻炼、技巧的娴熟,同时非常讲究身体线条的力与美。譬如,在赛车时有一条规则「舞交衢」,就是强调动作要有节拍,使运动有如舞蹈,包括身体艺术的追求。
在古文化史中,似乎仅着墨希腊重视体育与身体之美,其实在孔子的学校里,这方面的发展并不遑多让!
论语中有一段有趣记载,达巷这个地方的人说:「人们都说孔子很伟大!说他什么都会;但是也从来没有听说过,他在哪一方面专长特别出名啊!」应该是暗讽孔子「样样通、样样松」。
后来这段话传到孔子的耳中,他就对着弟子们笑说:「那我就选一项专长吧!选驾车呢?还是射箭呢?嗯,那我就选驾车吧!」
一方面这是孔子自嘲式的幽默,另方面,孔子自己挑一项专长,他的选择竟然都是体育,实在很值得玩味。
不过,在孔子心中,射御应该已经升华超越体育的境界,他另有一段话:「君子不会主动争赢斗胜。假使必不得已要有所竞赛,就比赛射箭吧!比射时,升堂及下堂都相互行礼作揖,礼让对方先行。胜负确定以后,互相举杯敬对方,这才是君子之争!」
所争的是自己本身全力以赴的运动精神,而不是一时胜。
狭义是识字教学、读写教育、语文学、教育学。
不过,「书」的定义也包括书经——《尚书》学,亦即历史学。所以,「书」就是广义的「文史哲研究」,涵盖现代的文学院教育、各种人文科学、与西方的博雅学。
西方的「基础教育素养」就是:读、写、算。六艺中的「书」和以下的「数」,就是读、写、算,合称「小艺」,在教学实务上,也是先教授这2项,可以说是不分中外、人类经验与发展的共同行为实践。
孔子在《论语》中强调要学习《周礼》,《周礼》又特别指出「九数」的应用与重要性,就是政府与人民都需要解决的九种数学问题。后人整理编订为《九章算术》一书,也成为中华由先秦至汉唐时期十部古数学《算经十书》中最有代表性的书籍。
我注意到:九章从方田(田亩面积的计算和分数的计算,是世界上最早对分数进行系统叙述的著作)、粟米(粮食交易的计算方法,其中涉及许多比例问题)入手,几乎和西方古文明开始研究数学的主题一样,可以反映人类不分文化,在基本行为需求上是极为接近的。
中华古早就注意到了计量知识教育,尤其「方程章」对一次联立方程式的研究,更可能是人类文明之创建,可惜后世衰落,终于被近代西方所超越。
除了直接的「数学」意义外,孔子时代的「数」也包括了「数术」的意义,又分为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六类。
其中天文、历谱、五行、形法就是研究天象、宇宙学的内涵,也就是物理之学、自然科学之源起。
另外蓍龟、杂占虽属迷信作品,但也反映人类在寻求解释自然界之原理时,当理论推导遭遇抽象障碍时,就容易与宗教或地方性的民间信仰结合在一起。
从宇宙学开启自然科学的研究,从宗教解释改革向科学解释,这样的理性源流与发展,和西方几乎是一样的。
在数学学门,我们再次观察到了「中华智慧早于西方,但欠缺体系观:即未意识到知识论、方法论的内在逻辑,与『结构-意涵』的统一表现形式」。《九章算术》远早于西方数学的始祖经典:比欧几里得所着的《几何原本》早了700年,但体例上只是解决个别的问题;而欧几里得则建立了公理系统、以发展阶层式定理,而导出如金字塔一般宏伟的知识体系。
近代数学家达撕齐提出一个假想:将平面上的一个圆分割成有限多块,然后重新拼合成面积相同的正方形,即长*宽=r*πr(圆周之半)。这个假想直到 2017年,才有数学家以「割圆法」提出解决方案。而《九章算术》中,早就有了有相当关联,以「穷尽」「割圆术」的想法。
所以中华文化中,不乏创新、不乏深入,但多假设、少实验,多经验累积而少体系建构,作为教育传承,我们不必妄自菲薄,但也必须知自己之短,学人之长。
孔子后裔孔德成先生曾经在台大任教,我特地去旁听。课后我向他报告我对孔子的观察,他哈哈大笑接受了,应可印证孔门遗传的开明吧?
教育并非阳春白雪,就业实务与人性发展必须兼顾。但教育的功利需求愈来愈凌驾求知的兴趣,民国版的「三字经」,已经有:「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的感叹!
近代美式分科教育兴起,形成「分流分科」的制度,与「两种文化」的社会现实,将年轻人制约成理工或人文的两型。更糟的是,年轻人很容易把这种外在「社会相信」,内化为自我认知,丧失了平衡发展的自信。我愿意提醒:学业「专长」是为了分类「职业」,而不是分类「人性」,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国际上已经有一些大学注意到这个问题,譬如以理工闻名的MIT麻省理工,现在已规定全校必修课共17科,数理/生理/科技占9科,而人文/艺术/社会占8科,这个理念与政策,可以说是「多元学习」的复兴。
我一生有幸遇到过许多好老师,多半都是带我认识某一专门领域,而有7位老师,教我的是整合性的思想方法,他们是:孔子、亚里斯多德、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辟二声(统计第二计量思想发明者)、萧何(与其后辈亚当•斯密)。
各位带我们站上巨人肩头,得以向前瞻望的老师们,教师节快乐!(作者为世新学资管系前主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