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台湾集体弱智是政府的责任(徐作圣)

(本报系资料照片)

疫情封锁及乌俄战情使得台湾经济前景有着高度的不确定性,而在一群不喜思想、不图进取、不愿奋斗的「躺平族」心态及「小确幸」氛围的催生下,台湾「集体弱智」现象逐渐浮现,显得十分突兀及讽刺,影响台湾未来的发展。虽然数位转型使得资讯变得廉价、唾手可得、平民化,但其负面效应也影响更为关键,如弱智化、庸俗化、表面化、去菁英化等,是所有民主开放社会所必须承担的问题。

事实上,在台湾「弱智」现象中,政府是始作俑者。内阁团队多为的法匠 (双无阁员:无技术专业、无产业经验),只重结果但不重查证、重宣传而轻实务、只看宏观供需但对技术细节雾里看花、缺乏产业及技术判断能力 (故要求幕僚规划必须浅入浅出),再加上法人研究机构及媒体为争取预算而随政府口号起舞,颟顸无能的官僚主义使得产业发展只剩了一张「嘴」。更荒谬的是:政府对未来不确定的计划「最」感兴趣,这也是「文青口号、选举煽情」最能使力但「死无对证」的地方。政府控制新闻媒体垄断一言堂、政府大型产业规划「自说自话」都是是典型案例。

近年来台湾媒体发展快速,但对于国际新闻大都引用美国CNN的新闻报导。多元化社会引用单一国际媒体容易形成偏颇评论的一言堂,在乌俄战情报导方面,难道看了太多CNN及西方媒体报导的乌俄战情就站在美国人立场发话,这是为CNN代言?还是本身弱智?

另外,开春以来政府总在搞一些大型产业规划,从量子计算、半导体产业学院、新能源及氢能开发、五代战机及航太技术、数位转型及元宇宙、净零碳排路径及策略,还有几年前搞的AI。检视计划内容,不是「大话、空话」,就是经不起外界专家的检验。媒体及法人研究机构也投政府之所好(为争取预算),产出报告不是「浅入浅出」,就是「政治正确」。少了专业的论述,产业资讯沦为政治操弄及认知的工具,不但误导了大多数的民众,真实精准产业分析也就变得遥不可及。「集体弱智」成了一个社会现象,我们有「小确幸」的社会与人民,但却搭配了个弱智政府,台湾的未来怎么走?

最近公布「净零碳排路径和策略」计划最能突显政府弱智的本质。本案公布以后,外界批评声浪极大,都说只有方向和策略,但没有可行做法也没有查核,2050若做不到,决策者却全都早已「安全下庄」! 而最大的「不长进」之处是在政府的思维中,无碳的绿能只有风电、太阳能和研究中但不确定的「氢能」。

根据经发会的评估,2050年台湾电力结构中,风电、太阳能将共占60%台湾整体发电量,而「氢能」也占了颇高的比重9〜12%。台湾电力现况是「患寡而不患不均」,电生吃都不够,还有剩余电力来电解水制造氢能制造氢能?但这份报告确实相当符合蔡政府的行事风格:浅入浅出、整篇口号、满纸文宣空话但就是无法落实。

氢能规划是台湾「世界第一」奇迹的呈现。全球氢能源发展超过一个世纪,因为其使用具有高度危险性,同时氢来源、存储、运输、基础设施等建设都存在高度的风险。氢气在地球表面不是垂手可得,氢气通常以稳定的化合物状态储存于水及石化原料内,以电解水产生氢气需要很大的电能,以石化原料产生氢气会造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污染,这些都是全球各国无法直接开发氢能源的原因。

以技术领先的日本来说,半个世纪以来也多聚焦在氢燃料电池的开发,至今成果有限。但在台湾2025非核家园及2050净零碳排计划中,氢能的比例高达9〜12% (比2050年日本10% 还高),以为挖到地球上唯一的氢矿了?这些人脑袋都糊了,被政治正确魔咒搞糊了! 政府对氢能的「弱智」评估也将成为国际笑柄。

治理集体「弱智化」是个态度上的问题,诚实、正直、尊重专业的心态是必要的条件,而避免阴谋及政治操弄更是关键。法匠治国靠选票,当媒体及学者专家被噤声,或配合政府演出,真正良心言论也成为「犬吠火车」不被社会接受,这个「世界第一」的台湾奇迹除了可吸引选票外还有什么其他功能?

当「集体弱智、小确幸」当道,台湾社会只看到虚幻的胡萝卜却看不到「牛肉」的时候,企业及社会精英会俯首遵循吗?还是台湾永远只能靠护国神山台积电或是政府「特别关爱」的产业呢?(作者为国立阳明交通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