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讨厌我 该如何回应?

孩子讨厌我,该如何回应?。(示意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本书透过网路世代家长应了解的关键思维、应具备的觉察,温和而坚定的解决现代小孩青春期最容易发生的问题,正确掌握青少年的矛盾心理,为不擅长与孩子相处的家长,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你知道吗?青少年的暴走,其实跟婴儿的哭闹是一样的。差别只在于一个看起来很吓人,一个看起来无害,但他们背后在传达同样无助的讯息:「我很不舒服,可是我不知道怎么表达,请帮帮我。」

青少年照顾者在青春期孩子大暴走时,要教给孩子的,不是「脾气好一点」或是「放尊重一点」,而是教导孩子如何控制情绪,并发展谈判技巧,学习协商与沟通。

关系是伤也是药,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帮助孩子长成更好的自己。每一个大人都当过青少年,或许你曾经想过用同理心来应对他们,以为这是最好的教养方式。但在你试图用经验来指导孩子之前,请先想想现在的状况是否与过去相同。

精彩书摘

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就是做错了,骂他没什么不对啊!就开始跟孩子争论对错,或是觉得父母权威受到挑战。其实,行为的对错不是重点,重点是父母当下的处理方式,让孩子有了心结。例如,孩子可能认为爸妈不爱自己,认为自己是糟糕的等等。

安抚孩子情绪的目的,是去处理心结,让孩子能够以更健康的心理素质迈向成人。到底该怎么去修补亲子之间已经造成的裂痕呢?以下是疗愈伤痛的三个关键步骤

一、勒住舌头,少说多听

首先,一定要勒住舌头。好好听孩子说就好了,不管孩子说的对或错,都不要反驳,倾听就好。

如果在听的过程中,家长自己也觉得委屈、有情绪,那么,照顾自己的情绪也很重要。可以让孩子知道,我们很想听孩子说,但现在需要一点空间静一静,请孩子用传讯息或写信的方式,将想法表达出来,等状态调整好会去看讯息,再找时间约孩子聊聊。

二、好奇的探问

等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能够跟孩子聊聊的时候假装自己对事件全然无知,当个采访者,用纯然好奇的态度,探问更多当下互动的细节,例如询问孩子:

「你那时候的感受是什么?」

「如果你是我,会怎么做?」

「你觉得最受伤或在意的点是什么?」

透过好奇的探问,孩子会感受到父母其实是很尊重、在意孩子的,这会鼓励孩子愿意继续说。

叙说本身就是一种治疗的方法。在心理治疗中,有一种方式叫做「叙事治疗」,同一个故事,透过一次次的讲述,每次都会产生新的版本,旧有的创伤故事在叙说的过程中,不断被改写、被重新建构,一样的故事,却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三、看见孩子的受伤

许多父母第一次听到孩子表达恨意时,会感到非常羞愧、否认孩子的指控,或是开始指责自己不是一个好父母。

其实,恨的反面是爱。孩子不是真的觉得父母很差劲,只是希望大人能够有雅量,能承接他们的负面情绪。人际关系是很复杂的,我们在社交中,很容易喜欢一个人,但某些时刻,又感觉这个人很讨厌。孩子透过父母的反应,其实在学习:

「我可不可以对别人表达负面情绪?」

「该怎么表达比较恰当?」

「我该如何守护自己又不伤害他人?」

「别人让我受伤了,我该如何修复这段关系?」

假如你的孩子从没对你表现过负面情绪,很可能孩子已经决定将这一切深埋在心中,或许孩子觉得爸妈还没准备好承接这些,也或许孩子觉得自己心里还没准备好。

身为成人的你,如果觉得有足够的勇气能量,能够承接孩子的负面情绪,鼓励你在聊天的过程中,主动询问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爸妈有没有做过什么事情,让你觉得很受伤?」这或许能让假性亲密的亲子关系,进入到更深层、更有安全感,也更真实的爱与信任。但前提是,成人的自己真的准备好要跟孩子谈这些了。没准备好也没关系,只是时机未到,生命总会找到出路,不急于一时。

(本文摘自《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亲子天下)

【作者简介】

陈雪如 Ashley

国立政治大学辅导咨商硕士毕业,现为Ashley心理科学苑创办人、企业课程讲师、大专院校辅导老师。擅长领域包含协商谈判、人际沟通亲密关系、亲子教养、情绪调适等。

深耕于青少年辅导十余年,深信家庭是一个系统,家人彼此间会互相影响,提倡以正向教养的方式引导孩子,帮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期待他们能发展出足够的心理素养,以面对未来变动快速的世界。

专业证照:咨商心理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家长讲师、NLP专业执行师、国际催眠执行师

更多活动资讯>>https://cplink.co/9nbMwRn5

《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亲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