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县如何“富”孩子

在鲁中南的一个县,未成年人保护理念正从标语、文件上“走”下来,嵌入全县政策框架中,成为整个县城的共识。

县委书记县长任“双主任”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在这里创建,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被视作相关制度设计、工作实践的铁律,各级联动、覆盖城乡的未成年人保护网不断密织……

一个经济欠发达县为何愿意如此下大力气投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山东省泗水县县长赵鑫的答案是:“孩子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绝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民生工程,更是底线工程,责无旁贷。”

未保工作“一路绿灯” 保护网不断密织

最初撬动这项民生工程的是2405个孩子面临的困境

作为传统的劳务输出大县,在泗水县64.8万人口中,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14万余人。未成年人占总人口的23%,其中,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171人,农村留守儿童2234人。

面向这2405名儿童的救助工作体系由此萌芽,泗水县委成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同时创新实行儿童工作督导员、儿童主任制度,在每个镇(街)设1名督导员、每个村庄设1名儿童主任。督导员负责落实“及时办、及时转”的任务;村儿童主任由镇(街)聘任并实施考核。

全村34名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里,35岁的冯美就是他们的“妈妈”。从2018年担任东仲都村儿童主任起,她履行如实“报”、帮着“办”、经常“讲”、随时“访”的职责。冯美感慨:“这些孩子真正需要的是陪伴。”

如今,泗水县共有403名儿童主任守护着留守儿童的成长。

规范化教育体系建设也在同步推进。在全县唯一一所全日制公办寄宿制小学――博士源小学,留守儿童最多时占比30%。为此,该校针对性开展“爱心妈妈”、感恩教育、“大手拉小手”等活动。“用爱和责任,为留守儿童打造幸福成长的学园、家园、乐园。”学校校长杨林介绍。

泗水县在全县90余所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较为集中的学校建立儿童活动站、心理疏导室,让孩子们在校内感受到“家的温暖”。目前,该县所有镇(街)均比照县级模式,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并建立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

在之前被确定为全国留守儿童服务工作试点县基础上,泗水县进一步形成县、镇(街)、村(居)“三级书记”抓未成年人保护的领导格局。在县委常委会等重要会议上,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已深入人心:与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的事项“一路绿灯”,凡事优先考虑、优先解决。

随着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从之前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逐步向全县15万未成年人全覆盖,139名城市社区网格员、32名农村服务区网格员将全部被纳入工作体系。村(居)一级的换届结束后明确,由村支部书记负总责、村儿童主任抓落实,确保打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创新机制 破解“九龙治水”困局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系统工程,需要政法、民政、教育、团委、关工委等多部门形成合力。各级协调机制的建立,破解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九龙治水,各管一头”的局面。

今年年初,泗水县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大力压缩机构编制的背景下,以之前成立的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为基础,专门打造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泗水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增设8个编制,向全社会释放出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强力信号。

作为该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办事机构,该中心在县、镇(街)、村(居)三级配备专人负责的基础上,创新联动闭环工作机制,确保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从村儿童主任或社区网格员收集的未成年人求助信息经汇总后,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与相关具体部门协调联动办理,最终将办结结果反馈至受助儿童。

“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切实加强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衔接,真正做到让政策数据多跑路、让困难儿童不跑腿,从而确保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救助关爱政策应享尽享。”泗水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主任梁磊说。

受益最多的是孩子。2020年,7岁的小君(化名)不幸罹患白血病。该中心收到求助信息后,转交相关部门办理,小君不仅享受到临时医疗救助,而且申请到社会公益组织的爱心救助,目前正在医院接受积极治疗。

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中,泗水县全力打造社会深度参与模式。这其中,社会公益组织被视为有效的“补给站”,泗水县大力扶持培育社会公益组织,使其发挥有益补充作用。

泗水县微公益协会从2016年正式注册成立以来,累计行程70余万公里,面向2300余名儿童实施“微爱1+N成长计划”项目,“1”代表1名受助儿童、1个受助家庭、1个弱势群体,“N”代表爱心助学、“温暖小屋”“微爱妈妈”等多项公益服务。

其中,解决农村困境儿童缺少独立成长空间的“温暖小屋”项目,从最初的12间起步,广受社会认可,于2020年6月被团山东省委改名为“希望小屋”并在全省推广。如今“希望小屋”项目累计募资超1.4亿元,已建、在建小屋10092间,覆盖山东16个市、136个县(区)。

“在承接政府职能、做好政府助手的同时,协会实现了信息化、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运作,从而助推全县公益生态建设。”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泗水县微公益协会会长孙建涛说。

创新配套工程 丰富服务载体

东仲都村曾是贫困村村民冯艳杰丈夫长期在北京打工,为了赚钱养家,她原本计划等小儿子上小学后投奔丈夫一起打工。但如今,她在本村就找到了一份书吧管理员的工作,每月2400元的工资可补贴家用。

改变这一切的是泗水县创新引入的“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召集一群有现代经营理念并真正热爱乡土的青年加盟,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平台支持+市场运作+和谐发展”模式。

作为合伙人之一,王大强和同伴引进阅湖尚儒研学基地并落户在东仲都村,同时发展文旅等产业和项目,解决本村及周边近百名村民就业。不少村民通过培训上岗,当上了讲解员咖啡师茶艺师等。如今的东仲都村不仅摘了“穷帽”,还于2020年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团泗水县委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不断聚合各类青年人才,与其他职能部门共同创新探索从“基础合伙人”到“成长合伙人”再到“核心合伙人”的晋升模式,先后吸引招募成长合伙人33人、基础合伙人107人,落地项目30个。

泗水县明确提出支持返乡入乡创业的若干措施,县财政每年整合1000万元扶持资金,并随财政收入的增加逐年递增,累计建成返乡创业项目2003个,返乡创业人数达4006人,使645名农村儿童不再“留守”。

“通过这样的配套工程,不仅丰富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服务载体,而且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泗水县统战部部长张乙彬说。

据统计,近年来,泗水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投入约1.17亿元,每年为6.5万名初中生、小学生减免学费,不断提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困境儿童救助标准。今年,该县在现行标准基础上,按照10%的比例提高救助标准,努力做到“再苦也不能苦孩子”。

泗水县县委书记谢成海说:“我们真心希望,通过党政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力量参与的联动机制,‘众人拾柴火焰高’,努力把泗水打造成为有爱的城市,有温度的地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