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一波波 小心婴幼儿失温及冻伤
▲台南市郭综合医院小儿科医师颜瑞美,吁请有婴幼儿的父母,要特别注意孩儿的保暖。(图/记者林悦摄)
记者林悦/南市报导
正逢岁末冬寒,寒流一波波来袭,台南市郭综合医院小儿科医师颜瑞美,吁请有婴幼儿的父母要特别注意孩儿的保暖,尤其带新生儿外出时,更要多包件衣服,以防在严寒天下让孩子失温受冻。
颜瑞美医师表示,新生儿皮肤温度维持在36到37度C时,耗氧量最低,又能维持正常代谢。所谓低温是指核心体温小于35度C时,以体温过低、体表冰冷,反应低下为特征。体温过低的机制是产生热减少或散热增多,或两种现象都会出现。
临床上失温症的分类非为轻微、中度及重度失温,轻微失温指中心体温为32至35℃(90至95℉),可能出现的症状包含发抖但意识清楚、发绀及延长血管再度充血时间;中度失温指中心体温为28至32℃(82至90℉),可能出现的症状包含停止发抖意识不清、动作不灵活、意识混乱或妄想、说话不清及血压降低;重度失温指中心体温低于28℃(82℉),可能出现的症状包含没有发抖失去意识,生命征象改变或丧失、肌肉僵硬、皮肤红肿及水肿、意识改变或昏迷、脉搏消失、瞳孔放大或固定、心房震颤及心跳停止。
若于医院外发生失温情况,维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功能循环功能是首要的要件,若有设备,可以吸入加温潮湿的水气或氧气,这至少可防止从呼吸散失热量,且从核心加温。若打静脉点滴,必须先将注射液加温。失温的心脏容易因轻微物理刺激就发生致命的心室颤动,因此在搬动病患或帮病患剪除湿衣服时都应该动作轻柔,甚至救护车后送时也不应鸣警。严重失温者之自主神经功能不良,在任何时候都应该让病患维持头脚等高全身水平姿态,否则突然姿态性血压降低可导致突然心室颤动而死亡。心脏温度在28度以下时,用电击来治疗心室颤动并不能发挥效果。
婴儿在低温下,皮肤最易冻伤,颜瑞美医师表示冻伤程度分成4度,一度冻伤为皮肤浅层冻伤,继之红肿、发痒、刺痛和感觉异常,无水泡形成。约1周后,征状消失,表皮逐渐脱落,愈后不遗留斑痕。二度冻伤为全层皮肤冻伤,局部皮肤红肿,发痒、灼痛,可在24到48小时内出现水泡,如无继发感染,经2、3周,水泡干涸,形成黑色干痂,脱落后创面有角化不全的新生上皮覆盖,局部可能有持久僵硬和痛感,但不会留疤痕和发生痉孪。
而三度冻伤是皮肤及皮下组织被冻伤。皮肤由苍白逐渐变为蓝色,再转为黑色。皮肤感觉消失,冻伤周围组织出现水肿和水泡,并伴较剧烈的疼痛和灼痒。坏死组织脱落后留有创面,易继发感染,愈合缓慢,愈后留有疤痕,并可能影响功能。
最严重的四度冻伤、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骼都容易遭到冻伤。伤部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消失,患部呈暗灰色,与健康组织交界处可出现水肿和水泡。2周内有明显的坏死分界线出现,一般为干性坏疽,但由于静脉血栓形成,周围组织水肿以及继发感染,形成湿性坏疽。往往留下伤残和功能障碍。
冻伤的患者在医院先快速的恢复温暖,先用无菌性的方法包扎伤口,使用血栓溶解剂及及早的会诊外科医师是主要措施,最有效达成恢复温度的方法是浸泡在37至39度C温水中。经临床有效评估预后,根据温水回温后手和脚病灶恢复的程度来判断是否有后遗症或需要截肢。颜医师指称,第一级肢体无发绀,不需要截肢也不会有后遗症。第二级是远端指节发绀。只需要软组织截肢,趾甲会有后遗症。第三级近端和中间指节发绀。需要指节骨头截肢,会有功能性的后遗症。第四级:关节或跗骨发绀。需要肢体截肢,会有功能上后遗症。
颜瑞美医师强调,若于医院外发生冻伤情况,可立即性处理方式包含移离冷环境、增加体温(衣物、毛毯、热饮料),须注意不可压迫或摩擦冻伤部位,可予以温水(40度C)解冻,疼痛可予以止痛药、冻伤手指或足趾以棉花间隔、预防感染,并抬高患肢送医。假如伤者在送院前仍有机会再暴露于低温之下,则不应使用温水浸泡,以免造成更严重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