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子公司大陆上市效应 曾铭宗抨击顾立雄「鸵鸟心态」
鸿海集团大陆子公司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FII)日前赴陆挂牌,创下大陆A股IPO上市速度最快纪录,外界担忧将引起「磁吸效应」。金管会主委顾立雄日前表示「短期这效应还不明显」,但遭立委曾铭宗抨击「鸵鸟心态」,期望他能重视这状况。
金管会主委顾立雄今天(19日)于立法院财政委员会上,针对「如何防止中国大陆股市磁吸效应」进行专题报告。顾立雄在报告中指出,近期大陆证券市场IPO政策改变,针对4种特定产业且市值大的独角兽企业,实施「即报即审」新规定,鸿海集团的大陆子公司FII为首例适用的公司,创造大陆A股IPO上市速度最快纪录,使外界担忧大陆股市恐产生「磁吸效应」,台湾资本市场将遭边缘化。
顾立雄会前受访表示,全球化的年代,不是只有中国有「磁吸效应」,各国都有磁吸效应,台湾做为小型经济开放体,无时无刻不面临这样资金移动风险、汇率跟国际环境会受到影响,「但你要注意看,也只有鸿海玩得起这游戏,FII透过资产并购跟股权交换,把资本额冲得很高,来符合大陆即审即批的制度,它产生的效应我们要持续关注大陆开放情况如何。」
立委曾铭宗则抨击,认为顾立雄对于FII将产生的磁吸效应过于「鸵鸟心态」,并认为顾立雄看不出FII赴陆上市对台股有重大影响是「专业问题」。曾铭宗强调,去年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的28家,真正从台湾撤离到大陆挂牌的只有两家,其他都是当地的子公司,大陆要吸引的是1178家在大陆投资的台湾上市柜公司,假设大陆要求1178家子公司全部必须在大陆挂牌,大陆市值大幅提高,要怎么处理?
对此,顾立雄也当场回应,目前上柜公司700多家,投资大陆只有100多家,没有一个国家会强制上市,未来无法预测,但以现在来判断,现在在大陆投资的资金没办法自由移动到国外,台湾母公司在大陆自行投资,可以减轻大陆子公司资金负担。就现在统计数字来看,现在大陆上市柜台商家数,短期上还看不出有明确影响,目前台商于大陆已挂牌及即将挂牌有33家,其中5家是在台湾上市公司的大陆子公司,但这5家还不是台湾上市柜公司的重要子公司,现在在大陆上市柜的子公司,本来就是在大陆注册的子公司,包括FII本身是就在大陆注册的公司,政策上本来就不允许这些公司来台挂牌,重点是要做好自己资本市场优势跟健全性。
随着FII以破纪录的时间上市通过,南侨也跟着宣布,将以旗下子公司上海南侨在大陆A股挂牌,预计在今年第2季至第3季送件,日前已接受当地券商辅导,最快在2019年挂牌,成为台湾首家在大陆上市的食品厂。对此,顾立雄回应:「南侨是在大陆注册的子公司挂牌,它本来就不能在台湾挂牌,而且我想南侨(的审查)没这么快。」立委卢秀燕则对此抨击,顾立雄现在的态度,就是对大陆的开放「束手无策,国内上市柜想走就让它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