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时代 绿能蓄势待发

背景图片图/本报资料照片

背景图片图/本报资料照片

若未来疫情有改善,太阳光电、风力发电储能市场预计在2021年反弹,全球市场产值将成长至2,461亿美元,涨幅18%。图/本报资料照片

近年来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全球对能源的需求持续增加,电力及能源产业俨然被视为新兴高科技产业。绿电及再生能源产业同时是政府规画的六大核心战略产业之一,在绿能概念带动下,电力及能源产业逐步走向跨领域整合发展,台湾更需趁早培育相关人才布局下世代跨领域电力人才培育,台湾电力与能源工程协会特别举办「绿能跨域创新,新世代人才菁英论坛」,邀请重量级专家参与。

包括中山大学电机系教授卢展南考试院第13届考试委员暨台北科技大学电机工程讲座教授姚立德、LinkedIn台湾区资深客户经理颜淑芬、台电副总经理徐造华、达德能源法务人资总监申心蓓、台达电子人资长陈启祯、工研院产业学院执行长周怡君举行座谈,一同分享电力产业动态与人才需求,论坛现场吸引近300位产官学研人士参与,显示此一议题已广受社会重视与关注。

创造良好就业环境 培育台湾绿领人才

从国际绿能趋势分析,根据IEK Consulting资料,2020年受到全球COVID-19疫情影响,太阳光电、风力发电及储能市场产值较2019年下滑。若未来疫情有改善,上述三产业预计在2021年反弹,全球市场产值将从2,076亿美元成长至2,461亿美元,涨幅18%。面对疫后国际绿能产业新趋势,电力与能源产业的人才需求,LinkedIn台湾区资深客户经理颜淑芬指出,透过全球最大专业人士的社群平台LinkedIn独有的经济图谱(Economic Graph)资料库,透过绿能主要技能关键字及相关性最高的职务等,进行绿能人才的初步分析。

以招募最多绿能人才的前几大国家进行来看,发现绿能人才主要投身于再生能源与环境、石油及能源、研究、公用事业、电子制造业、资讯科技服务、资讯工程、建筑、管理资讯服务、环保服务等十大产业,反映出未来人才不再仅限于既有领域,而是往跨领域整合扩散。「例如再生能源工程师、以及被哈佛商业评论称为21世界最性感职业的资料科学家,人数开始增加成长迅速,带动相关工程与资料科学领域的发展,更成为绿能领域提升营运绩效的新星。」颜淑芬说明,全球绿能人才多具备能量效率、永续、及电机工程的技能;与此同时,大数据、资料分析、与机器学习等,则是目前可见成长快速的技能。

焦点转到台湾,颜淑芬指出,台湾在全球符合绿能条件领域的人才库中,排名相对落后,过去一年更呈现负成长趋势,显示台湾该类人才可能因故移居海外,或离开绿能职场领域。她也建议,如何培育更多包括电子制造、资讯科技服务业、管理制造业等跨领域人才,「有赖产官学合作来创造更多机会,政府可参考如新加坡政府SkillsFuture专案,定义与未来相关的重要技能,提供有意愿的国民重新培养关键技能;学校也可根据技能趋势为学生打造相应的学程,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及就业机会企业亦可提供员工多元在职学习机会,让既有员工持续学习,以因应日新月异的产业变革」。

电力人才荒 产官学研设平台对接成解方

论坛主持人、中山大学电机系教授卢展南表示,电网人才在全球绿电趋势及竞争力上较其他产业弱势。台湾需聚焦在当前的最重要的关键议题,亦即探究:台湾在电力及电网人才的真正需求为何?又需要建立何种养成策略?

卢展南指出,行政院最近举办「全国科学技术会议」,会议中第一个主题就谈到「人才与价值创造」,可聆听到国内许多科技业有很大量的人才需求,尤其是半导体、5G。「当然,也有不少绿能产业提及人才需求,陆续看到政府规画协助半导体学院、AI人工智慧学院的育才计划,却还没有智慧电网学院相关规划。」

在电力人才的议题上,考试院第13届考试委员,同时也是台北科技大学电机工程系讲座教授姚立德以《新世代能源科技人才的培养》为主题,发表建言。姚立德表示,过去由于电力产业就业机会有限、电业环境相对保守;但近来在政府大力发展再生能源、大幅开拓技术与市场需求等因素下展现曙光,对此台电也已积极投入辅助服务,带动储能及需量反应技术发展及商机。在人才养成策略上,他建议可仰赖产官学积极合作,例如透过产业界之实习机会、研究计划,以及与教育部之产学博士计划等进行人才培育;透过政府以政策引导,扩大再生能源市场,让台湾有机会成为亚洲绿能大国,并创造产业链,进行技术及经验输出;在课程创新上,也可多设计领域式课程如「智慧电网」、跨领域学习课程如「人工智慧」等,并将资通讯科技及物联网技术适度与传统能源科技结合,以提高学子兴趣。

充实电力人才 产官学研齐努力

经济部能源局局长游振伟回应表示,政府已规划2025年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要达到20%的目标,随着电力与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业界迫切需要跨域整合、具备各样专长的优质人才投入,姚教授提出的建议是很好的起点,如何让产、官、学、研携手整合供给和需求面、兼顾理论与实务,教育是百年大计,加上政府的能源转型2025年就要达标,更得要加紧脚步。工研院董事长李世光则强调,电力人才的需求不是未来式,而是现在进行式,再加上,上层的人才很快面临退休,需求更显迫切,希望工业局、能源局、工研院产业学院等能跨单位整合,更盼产业界大声疾呼,才能让政府听见民间的声音。

台电副总经理徐造华指出,面对能源转型挑战,台电须在稳定供电前提下,兼顾未来发展所需人才。过往电力人才以电机与机械为主,如今迈向多元化,为发展再生能源、AI大数据分析、智慧电网等领域,新增招募生态、水利与统计资讯等人才,透过跨领域人才满足分散式能源发展,同时迎接大数据趋势。以台电来说,未来三年将有约3,700人退休,台电将此退离危机化为转机,精准招募未来发展所需人才,透过与学界合作,甄选对电力有热忱的在学研究生并提供奖学金,鼓励朝实务方向研究,养成即战力人才,如首届获得刘书胜纪念奖,来自台电电力调度处的郑宇轩,就是透过研究所奖学金机制进入台电,效果卓越。面对VUCA时代,在国营体制下如何与时俱进电力人才布局,台电表示需要不断省思前进。

三大跨域人才 厚实能源产业硬实力

达德能源法务与人资总监申心蓓从离岸风电厂商角度来看台湾的人才缺口,她观察,若未来台湾电力与能源产业想要长足发展,所需跨域人才必须涵盖跨界跨国与跨性别等三大类。

申心蓓认为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占首位:「第一是跨界,推动离岸风电等能源产业,所需的人才不只要懂专业技术,还需了解相关法规规范,并兼具跟地方政府沟通能力。」其次是「跨国」,台湾离岸风电等新兴能源产业,多由外商与本土厂商共同进行相关营造,因此必须有良好的英文沟通能力,才能让各国供应厂商合作无间;第三、跨性别,有别于传统认为电力与能源领域多以男性居多,申心蓓强调「现在绿能产业非常重视与政府、民众的沟通,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沟通是女性强项,将可成为进入能源与电力领域的契机。」

政府协助嫁接产学 人才养成更接地气

针对2021年实施之《一定契约容量以上之电力用户应设置再生能源发电设备管理办法》(用电大户条款)上路,台达动作积极。目前绿能应用有太阳能(逆变器 Inverter 与储能系统)与风电(双馈风电变流器、发电机与储能系统),产品线齐全。台达人资长陈启祯表示,台达对储能人才需求迫切,只是相关人才除了要精进专业技术,同时也要提升通讯、AI人工智慧及表达等能力。

陈启祯进一步指出,人才培育不只是学校的责任,必须政府、产业与学界共同投入。专业技术培养与提供跨领域知识,以及如何深化在职进修,是企业很重要的任务。面对电力人才供不应求,企业与其坐吃山空,不如开放更重要资源,他认为,透过政府协助搭桥建立产学合作平台,由学校提供电力知识与人才培育,企业提供实习、在职训练等育成机会,三方携手合作让人才养成更接地气,加速电力人才成为产业可用之兵将。

三大主轴 布局人才养成术

面对绿领人才需求,工研院于2019年号召30余家知名厂商成立电网学校暨人才发展联盟,两年间汇聚产学研顶尖师资办理九大学程,培育上千名智慧电网与绿能相关人才。工研院产业学院执行长周怡君表示,电网学校分为三大主轴,第一,透过搞懂电网十堂课进行社会教育,提供基础知识与正确观念;第二,深入校园,与学校合作办理「电网产业契机专题」学分班,安排产业专家讲授,让年轻学子及早掌握产业发展动态,进而深入学习投入产业;第三,满足产业创新之从业人员能力提升需求,开办智慧电网、智能、储能、风能与新商业模式等跨领域课程,课程主题完整且贴近实务,除了产业中重量级厂商派员工受训,更看到跨产业的厂商也派员上课,为未来跨足电网与绿能领域提早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