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治疗大师安德森:建立亲密关系,先保持自己的独立

图文提供/魅丽杂志

亲密,是彼此之间的听与说,体贴对方也照护自己。

第一次听到贺琳安德森(Harlene Anderson)博士名字,是透过叙事治疗专家吴熙琄博士口中得知。熙琄老师长年居住美国,曾经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剑桥医院婚姻与家族临床中心顾问与督导,拥有丰厚助人工作经验。她于2005年回台,致力推广后现代叙事对话。前几年,我为了想多了解后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与概念,报了名上了一期的课,而安德森博士的名字也在课堂上被提及。

据了解,叙事治疗、焦点解决咨商合作取向治疗,如今被列为后现代心理治疗的三大思潮。前一阵子得知《合作取向治疗:对话、语言、可能性》及《合作取向实务:造成改变的关系和对话》两本书的作者贺琳安德森即将来台,我二话不说,当然要把握机会,赶紧安排这个不可错失求教良机

为什么提到熙琄老师?因为她身上有一股相当温柔、天真、真诚而且甜度相当高的人格特质,这在学者身上很少见。过去三十年,我认识无数国内外心理学大师与教授,多是态度严谨、严肃,如果加上和蔼可亲,已经算是难得了,如她特质的学者,绝无仅有。如果我没有记错,安德森博士应该是熙琄老师非常敬重,而且受其影响颇为深远的一位良师

带着好奇,准时到达约访的地点,第一眼看到安德森博士,她的亲和跟沟通能力,让我印象深刻。特别是在访谈完之后,一如每位受访者都会和所有工作人员道谢之外,我看到她非常稳健地对每一位工作人员赋予了一份说不出的关切跟耐心;她在每个人身上「多」停留的时间,虽然只是多个十几秒,但这片刻却是极具分量

特别强调,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特色是对话和交谈,这是一种强调开放交流的关系。对话之所以能够打动人,重点在于从人的感受层次运作,绝非依循「想改变别人」为目标的方式进行。因此她认为,自己的咨商工作比较像是艺术创作,而不像是一个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这一刻,我的愿望是我们不要再谈治疗了,而是视为人类的艺术来谈论,一种跟他人连结的艺术。」

合作取向治疗方向在于,在当下的时刻,找出如何靠近一个人的方法,以及找到和他说话的方式,也称为对话治疗。这种方式是当今社会科学,特别是婚姻家庭治疗领域倡导的国际运动。安德森博士希望重新检讨治疗中与人(个案)的连结关系,既然治疗是一种交谈,治疗师就应当放弃病征思维、采取一种「not-knowing」(全然无知)的姿态,一切以案主自己的声音为治疗关系的主导。

这样的观点的确颠覆了以往大家对于治疗师、医师、咨商师的定位,权威式的分析、提点,已渐渐被平行式的对话取代。不仅如此,从贺琳.安德森博士身上,我看到了一份温柔婉约,一份带有甜度的耐心与疼惜。这时,我更肯定生命中有一位好的典范何等重要,两位优秀的女性待人的特殊气质,唤醒了我内心自己都不太确定的细腻,我只能说:「我真的很欣赏!」一起来看这段访问。

建立亲密从保持独立与弹性开始

赖佩霞:由于你在家庭咨商的专长以及读者年龄层,今天我希望主题集中在亲密关系上。你看到一般家庭最常见的问题有哪些?维持婚姻关系的要素又是什么?

安德森:我在训练专业咨商人员和工作坊中都会与参与者协谈。谈到一整天占据自己心神的,大多是人际关系上的问题,不管是与家人的关系、朋友的关系,或与老板和上司的关系。先来谈谈伴侣关系,在伴侣(婚姻)关系里,首先需要记住彼此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你必须把注意力在自己的身上,优先考量设立自己的界线,和保持自己身心的平衡。当自己平衡了,也才能专注自己与其他人的相对关系位置。

其次,要认知到在婚姻关系中,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改变。不管二十多岁、三十多岁结婚,五年、十年、二十年以后,尽管伴侣是同样的人,但在许多方面已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人,包括自己也是,因为我们都渴望成长、渴望吸取更多的人生经验,到了四十五或五十岁时,我们已经不同,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有些状况的优先次序也可能转换了,于是经常发生的状况是,彼此紧紧抓住原来的想法,看不到、听不到其他事情,也无法发现任何可以转圜替代余地

亲密,是一种与别人连结的感知、对他人同在的感知。与另一半在一辈子同行的路上,彼此相互争论、调整要往哪个方向前进的过程。因此,「保持弹性」是另一个在婚姻关系中的重要事情。弹性,就是不硬生生地执著于自己的想法或理想,但也不放弃理想,而是找到另一种实践完成的方式。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本期【魅丽杂志 98期/11月号】

更多精彩文章,请上魅丽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