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We爱短片大赛增青年拍片媒合机会
▲第二届优秀奖导演徐仲彦认为,大赛相关后续的活动,能够更快与台湾、甚至是大陆地区的导演或制片方连结起合作机会。(图/We爱.两岸青年短片大赛)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We爱.两岸青年短片大赛为促进两岸文化创意及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培养优秀影视创意人才,通过短片形式,提供两岸青年文化交流的机会。第二届优秀奖得主徐仲彦导演透过细腻视角,描写游民「友爱」的特殊故事,很意外能够得奖,感叹大赛涵盖面向之广,也肯定这类大赛能更快媒合两岸导演与制片的合作机会。而入围的三位男大生则已经深有创作想法,希望能透过大赛更精进自己,磨练拍片技巧,「因为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徐仲彦导演以「送你最后一哩路」一片,拿下第二届「WE爱.两岸青年短片大赛」的优秀奖,他说这部作品的题材比较特别,讲述以脚尾饭祭拜游民的『友爱』的故事,不同于一般描绘男女情爱,本来只是试看看投稿,获选时也很惊讶,「没想到这个活动涵盖的面向还满广泛。」
▲第二届优秀奖导演徐仲彦拍片时的工作照。(图/We爱.两岸青年短片大赛)
该片是在台湾艺术大学就读时的期末作业,刚成立独立工作室的徐导说,「最难的还是故事发想,将社会题材和宗教民俗结合起来创作,最后以脚尾饭和游民来呈现」。拍摄过程中,他也从有经验的演员身上学到很多小细节,「比如游民会把身上的打火机、香烟等比较值钱的东西,藏在树洞或别处,以免被其他人发现后,被认为不配当游民」。
徐导分享参加8天交流营后最大体悟,「上海导演拍片技术相对成熟,但作品普遍商业气息比较重,题材相对单一化,也有可能很多是已经出来接案的成熟导演,而台湾过去参展的则是学生作品较多,不过我认为,We爱.两岸青年短片大赛相关后续的活动,像是工作媒合、影展曝光等,能够更快与台湾、甚至是大陆地区的导演或制片方连结起合作机会。」
徐导表示两岸导演一起互相交流,脑力激荡,从剧本的构想开始,到实地拍摄、讨论后制,让人收获良多外,也感觉到创作的动力激发潜力,他也笑说用「八股回答」勉励拍片后辈们,「保持说故事的热情!出社会后,你可能会变成一个工具人,脑中只想着如何达成业主的要求,逐渐失去创造力,因此一定要多接触不同人事物,多看看这个世界」。
▲入围作品《风铃》由三位大学生创作,左起依序为林明谊、吴杰颖、蒲柏升。(图/We爱.两岸青年短片大赛)
而林明谊、吴杰颖和蒲柏升都还是大学生,以《风铃》一片成功入围第二届大赛,谈起创作和理想,脸上却有着坚毅的气息。导演杰颖和摄影柏升目前就读文化大学大众传播学系三年级,副导明谊则就读台湾艺术大学广播电视学系一年级。
三位大男生课余时都有接商业广告案赚取收入,但即便有在接案赚外快,仍是从掏钱出来拍片居多。明谊说,「接商业案完全是应业主要求,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在哪。想从作品中检视缺点,持续成长,才是最具意义的事情」。杰颖也说,「接案能让我了解产品相关资讯,充实自己。也能学习到一些沟通技巧、磨练耐性、了解界业环境与趋势。」
▲《风铃》据组工作侧拍照。(图/We爱.两岸青年短片大赛)
柏升则擅长拍摄纪录片,已经很有自己的拍片想法,「砸钱进去,最多只是画面好看」,科技让拍片变得简单,但每个故事都会有个议题、有想表达的核心思想,能让人有所感触、引人深思,才是一部真正好的作品。虽然三人的拍片经验不长,却有着共同目标:「将来想拍长片是肯定的!希望能拍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代表作,之前经验全部都是跳板。」
谈到创作者常面临收入不稳、无工作保障等诸多问题,最近两个因压力及过劳离世的朋友,也让三人对台湾影视产业恶劣的劳动环境备感忧心,「做这行没有劳基法的保障,又无法照工时,完全是跟着剧本没日没夜的拍,对影像自由创作者而言,真的是种磨难」,也期许政府撑开创作者的保护伞,建立一套关于艺术工作者的综合性法律,让艺术创作人者也能争取该有的职业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