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俊臣》疫后复原的新途径

图为接种新冠疫苗示意图。(达志)

地方政府一向采用公共治理的模式,处理地方的公众事务。这固然是长久以来的地方公部门处理模式,但地方政府经由SARS及COVID-19先后两次的严重呼吸道肺炎病毒的肆虐,应可得到教训经验。此即公部门处理棘手的公众问题,尤其是事涉非典型的严重流行性传染病,可能需要改弦易辙,改以公共治理与社会治理交替或并用,始可以最低的社会成本解决或有效化解,诸如SARS、COVID-19此类极不易处理,甚至说根本无法澈底消除的传染病。

所谓的「社会治理」是相对于公共治理的一种治理途径。其在欧美学界探讨尚不多见,倒是中国大陆正倾其党国之力推动,且年年提出成果报告。社会治理(social governance)系基于公民社会的公民关心公共事务的强烈意识,以及法团主义制度化设计观念,所建构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所形塑的社会公益组织,以服务社群,协助处理公部门职责事项,并且以积极的参与途径,展现公益协力的社会价值之治理作为。此种社会治理,台湾早期虽无此名词,但实际作为就在贯彻社会治理,举如台湾最受鼓舞的嘉邑行善团,其在中南部利用周末自动自发的造桥铺路行为,就是社会治理成功的典范

由于台湾在SARS疫情上不算成功的经验,以至COVID-19成功的防疫措施,在在说明社会治理的必要性。记得SARS发生初期,政府似乎有点慌乱,甚至和平医院封院也被视为政策上有失灵之处;反之,COVID-19的防疫算是成功。其固然系因SARS痛定思痛,属经彻底检讨该项防疫得失,以供COVID-19防疫措施的借镜,终可战胜病毒,有效控制疫情。其实针对SARS的防疫经验,民众信赖和支持政府的既定防疫政策外,最重要就是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该等事涉民众的生活习惯固然有罚则,但罚则派不上用场,只是充充场面,以达到「不罚而规制他人行为」的「社会效应」成效。

基于此一影响深远的社会治理成就,展望疫后复原措施究竟应如何作为,是现阶段中央与地方政府最该重视和作为的共同议题之一;尤其地方政府对于COVID-19很可能流感化,亦即即使地球上76亿人口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皆已注射疫苗,亦未能根绝COVID-19的一波波侵袭。因此,人类应本诸自主健康管理的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落实勤洗手、戴口罩,并且保持适当社交距离。这项保命措施,应再加强宣导,以成为人人在公众场所中应为的基本生活举止。

此外,对于经济纾困措施,应视为抛砖引玉、杯水车薪的紧急处置。政府对于纾困的责任,在于储备必需物资,而不是人人皆可认为自己应得到纾困。此种人人有奖的措施是应急而不是救穷;后者的措施,就要依靠经济学的市场法则,由民众依供需决定价格的原理,各自依市场竞争的定律,实际参与经济竞争活动。人们应知即使政府有良好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皆未必能全部彻底解决民众的就业问题,更遑论层出不穷的其他经济问题。这些问题政府应与民间合作,并且依循社会治理模式,由民间去发展自由经济,而不是又回头去推动政府管控计划经济

希望地方政府执事当局能有此基本认知,改变以往公共治理可以决定一切的官僚思维,嗣后公众议题的社会治理绝不能缺席,政府应辅导民众积极参与各项经济措施,以呈现有效应用社会治理模式的新经济生活方式。(作者为中国地方自治学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