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半世纪「淡水消失的景物」 画家李永沱「不想浪费颜料」开始画画

淡水河曾经有大船穿梭,李永画展记录「淡水近半世纪的不复见的景物」。(图/云门基金会提供)

记者林育绫/综合报导

淡水河曾经有大船穿梭、古迹红楼曾被漆涂成黄色⋯等景象,一名出身淡水望族忠寮李家的李永沱(1921-2005),原本从事机工教职,在快50岁时偶然从仓库翻到一和油画颜料,因不想浪费而开始画画,记录了淡水近半世纪的风景,比其它画家画出更多景色细节,其中包含许多「今日不复见的淡水景物」。近来受到云门邀请,即日起至12月29日在云门剧场艺廊展出。

许多台湾画家如陈澄波郭雪湖陈慧坤大师都画过淡水,不过蒋勋说,与坐着火车往返、短暂蹲点写生的「外来画家」不同,李永沱「在地的凝视」特别值得珍惜。他生活在淡水,日夜端详观音山、淡水河、淡水老街,比其他画家看到更多淡水生活的面貌,画出更多景色的细节,也掌握了生活的情趣。《观音山下的荷兰油轮》正是淡水曾是「大船入港」的罕见佐证,而他的第一幅画作《西窗外黄昏的教堂华丽庄严的凝结了1970年暮色中的淡水地标长老教堂。

▲李永沱画作展即日起于云门剧场艺廊展出。(图/云门基金会提供)

步入中年才开始作画的李永沱曾说,「每个日子都有一个黄昏,每个人的一生也都有一个日落的时候。我希望我的画笔能够画出我人生光彩灿烂的黄昏。」也许因为这样的心情,画作淋漓体现淡水夕照橙红色调和细致的笔触,带给观者亲切温暖的感受。

李永沱一生绘制超过200幅以淡水为题材的画作,李家子弟珍藏大方答应云门展出,与社会共享。由于李永沱常顺手取用家木片厚纸板绘作,画作经年摆放,多有斑驳损坏,云门特别委托艺术修复专家蔡舜任处理,再现原貌。云门也邀得与李家渊源深厚的古迹研究学者与建筑家李干朗担任策展人,将李氏作品依山水、古厝、洋楼的主题分类陈列,同时搭配画中风景的古今照片,以及其他画家同内容的画作展出,成就一个美不胜收,引人穿越古今的精彩画展。

「山水 古厝 洋楼——李永沱画作展」由李干朗策展,在14日开展当天,李家人也出席现场,对于画作被妥善修复、展出十分欣慰,李永沱的孙子李明儒感动说,「因为这次展览,李家的心再次跟阿公在一起!」

这项由新北市淡古迹博物馆协办的展览,即日起至12月29日于云门剧场艺廊展出,民众免费参观,一起神游穿梭古今,踏入近半世纪前的淡水光景

▲左起:李明儒、李干朗、于玟、陈郁秀林怀民柏丽梅、蔡舜任(图/王弼正摄影/云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