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期品撑起千亿市场

即期品撑起千亿市场 图╱新华社

大陆食品保质期6级标准

一年多来,即期食品突然开始受到市场追捧,涅槃重生般地找到生命的第二春。市场估算,「即期」两字背后,是一个规模人民币900亿元的食品消费王国

「精打细算」成为大陆年轻人另一种新兴的身份名片北京上海不时可见打着「临期(即期)商品」的街边小店人潮络绎不绝;又或是微信群组上,冒出许多讨论即期商品的社团团友「好康道相报」之余顺便分享战利品

相比化妆品动辄三~五年的有效期,食品的保质期较短,如冷藏品只有数天、最长的也不过在12个月左右,这也是即期商品中,食品成为主力的原因之一。

根据微信公众号「电商线上」资料,大陆食品行业内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凡是有效期限过了三分之一的食品,就不能进入大润发家乐福连锁零售商店部分线上管道也有相应要求。如一包饼干的有效期限为12个月,若出厂已过了四个月,代表无法在超市上架。虽仍在有效期内,但已面临身价降低的局面。

超低价吸引力

这些即期食品有多便宜呢?原价人民币(下同)10多元的国外进口矿泉水,可以降到0.5元一瓶;休闲零食品牌三只松鼠大礼包,原价148元,即期品商店仅卖30元,等于二折。

即期食品的市场规模有多大,可从一组数据略微估算。据艾媒咨询「2020中国进口食品行业报告」显示,2020年大陆国内休闲食品行业总规模预计将超过11,000亿元,再加上进口食品金额约在900亿美元,若按照业内人士指出的5%库存来计算,即期食品的市场规模已将近900亿元。

即期食品销售上,除了专门销售临期食品的零售商家,亦有部分卖家在线上专营即期品商店,甚至还有一些专门销售即期食品的电商平台,比如好食期、甩甩卖等。近一年来,类似的即期食品商店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悄然兴起,80后、90后的年轻人偏爱线上购买,实体商店则受到不少婆婆妈妈欢迎,部分即期食品商店更已形成连锁规模,如悠品食惠、T3进口食品、饴食货仓、好特卖等,在大陆多地的规模已达到了十几家。

业内人士指出,即期食品的进货成本弹性极大,甚至可以低至一折左右,并且由卖家自主掌握定价权,意味着零售端的利润空间也非常大。有即期食品店家老板在网上分享,该行业的毛利率最高可达70%左右,即便扣除商品损耗场地人工运输、仓储等费用,利润依然可以达到40%,让不少人亟欲抢进即期市场。

陆媒援引饴食货仓创始人徐鹏表示,自2016年开出第一家店以来,目前已拓展到16家门市,年营业额从2016年的500万元左右增长到2019年的3,900多万元。

货源供应变数

不过这个行业也并非没有风险。有网友称,曾经「买断」一款东南亚地区的小品牌即期零食,但因销售不佳,有一大半在到期前都卖不掉,让他当年的利润折损一半。此外,即期食品的货源供应本就不算稳定,当愈来愈多人进入即期商品战局后,争抢上游货源的竞争更加激烈,「若是没有拿到好货,生意也是惨不忍睹」。

所谓的「好货」,指的是大品牌、日期较久、售价合理的即期食品,但这些商品常常会被一些进货量大的连锁品牌抢走,甚至整批货早早就被买断,这也让即期小店铺更难生存。

业内人士认为,大陆的即期食品销售管道还未形成全国化规模,处于发展初期,但这并不代表该行业遍地是机会,不足为外人道的挑战很多、门槛很高。对于消费者来说,由于市场还未有明确监管,在购买便宜商品时,如何确保产品品质无虞、具售后保障,或也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