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稳健货币政策 人行易纲:今年3次降准释放7.5兆流动性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图/路透社

记者陈政录/综合报导

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21日强调,将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并称今年抗疫特殊时期,宏观杠杆率有所上升,明年GDP成长率回升后,杠杆率会更稳一点,会让货币供应长期处在合理轨道,支持促进形成以国内循环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

「2020金融论坛年会」21日在北京召开,中国人行行长易纲、证监会主席易惠满、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均出席与会,阐述今年的金融政策和展望来年工作

易纲坦言,中国预计今年GDP全年正增长,惟疫情发展仍高度不确定,IMF预测今年全球经济成长率惟-4.4%,恢复至疫情前水准仍需时日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GDP。(图/CFP)

易纲说,新冠疫情是重大突发公卫事件,金融部门推出一些特殊政策措施。货币政策方面,2020年以来人行3次降准,释放流动性1.75兆元(人民币,下同,约合新台币7.5兆元),1月31日设立第一批3000亿元专项贷款,2月26日增加第二批规模5000亿元,4月20日增加第三批1兆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扎实做好精准脱贫工作。

他指出,9月底,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分别为10.9%与13.5%,前9个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6万亿元,都明显高于上年同期。普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等贷款利率均降至历史新低,信贷结构明显优化,透过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实施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减少收费等方式,推动金融部门向实体经济让利。据估算,截至9月末,已实现让利超过1.1兆元。

展望未来,易纲说,随疫情冲击高峰过去,「有的政策已经顺利完成阶段性任务,但支持小微民营企业、支持稳就业、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措施将继续坚持,并进一步完善,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

他说,未来货币政策更好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支持北京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在北京市率先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本外币账户一体化改革试点。

针对金融转型,郭树清提到,要全面增强金融普惠性,既要发展大型、超大型金融企业,也要培养中小型金融机构,要取长补短,所有金融机构都要抓紧做好数位化转型,以提高服务大众的能力。另一方面,更好发挥金融在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收入分配和增进社会福利方面的作用。

易会满说,要不断健全风险防控体制机制,坚决遏制增量风险发生。同时,完善私募股权投资支持创新创业作用,促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扩大公募REITs试点范围,积极稳妥推进期货衍生品市场发展,并积极做好刑法修改,推动期货法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

►不再眷恋青春,因为我持续拥有。